Monday, August 18, 2014

共享資源 Let’s Like & Share

共享資源 Let’s Like & Share
http://www.metropop.com.hk/contents/417/green/1395/

「分享」是三歲細路哥都曉的道理,分享玩具,分享食物,分享書本,分享車和房屋⋯⋯沒錯,在共享經濟概念下,只要是過剩的資源都可與人共享。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曾獲《時代雜誌》選為「十個改變世界的概念」,著重享用大於擁有,透過善用資源,減少浪費,改善環境,對抗無節制的過度消費,讓like & share由網絡一個「掣」,變成有利經濟和生活的實踐。

享用大於擁有
據統計,2011年美國generation Y買車比率只有0.5%,而上一代則高達6.8%,這意味甚麼?「他們寧可借車租車,因為generation Y是一個share世代,網絡所有資源都可共享,甚至透過網絡平台享用現實資源。」阮耀啟博士是《共享香港》的作者之一,他認為共享經濟非常適合在香港實踐:「約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人們開始反思消費意義,厭惡過度消費,發現生活上許多東西都可以共享,不一定要私有化,於是興起了共享經濟的說法。現時香港正好有許多『閒置』資源,例如房屋、衣物、汽車、家具、剩食,又有良好的科技發展,大可推動共享經濟,讓資源更有效重新配置整合。」

循環活用 提升價值
大眾對sharing economy可能覺新鮮,其實概念最早於七十年代末出現,而在香港更曾是尋常事。舊時鄰里關係良好,小至柴米油鹽,大至家具、工具互借,甚至鄰居當時暫當褓姆幫忙託兒。只是社會愈來愈富裕,甚麼都私有化,人變得自私不信任他人,「共享」漸漸不復見。

幸而近年全球循環經濟及環保意識增強,加上網絡社交平台的發展,使「共享」有復甦跡象。阮耀啟說:「本地組織Oh Yes! It's Free和平等分享行動,都在透過社交網絡平台實踐共享經濟,物件循環再用延長生命之餘,資源亦能妥善分配到有需要人手上,這是個由下而上的行動,每個人都可組織自己的共享平台,將分享由網絡帶回現實 生活。」

阮耀啟又指,除了民間自發的二手書交換平台,公共圖書館亦算一種「共享」:「現在愈來愈多家長交換玩具,中央圖書館亦設有公共玩具圖書館,不過玩具不可外借,透過網絡平台,未來設立可外借的玩具圖書館、工具圖書館亦非不可能之事。」

三類共享經濟模式
澳洲的共享經濟提倡者Rachel Botsman曾在著作“What’s mine is yours”提出三類共享經濟的模式。

市場再流通 (Redistribution Markets)
重點是將資源重新分配,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送贈他人,或作二手買賣加工,賦予物品新的價值,例如執嘢、Book x change、食德好等。這種模式的實踐者,大多關注資源永續發展,而非只為個人利益。

合作式生活 (Collaborative Lifestyles)
是集中相同興趣或需要的人,共享空間和時間。co-working space共用工作間和近年流行的urban farm城市農場,都正好為寸金尺土的香港,解決因租金帶來的發展 阻礙。

產品服務系統 (Product Service Systems)
常見例子是car share。據統計2012年已有27個國家共178.8萬人,享超過4萬輛車。香港第一個共用汽車網Carshare.hk亦於去年底成立,出租閒置私家車,可替車主減輕養車成本,最重要是減少碳排放,為環境出一分力。

還有甚麼可以Share?
網絡資源可以share,物件可以share,空間可以share,還有甚麼可以共享?參考外國的例子,或者會為共享香港帶來新點子。

德國 再生能源
作為再生能源的先驅,德國連這方面都可以共享。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現,會受無風或陰天天氣影響,德國政府為此改善電力網,市民更自發獨資或合資,在各自的房屋建造私人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器,儲存多餘電力,供應整個社區所需。

美國 打雜跑腿
放工太懶不想帶狗狗去散步?想買演唱會門票不想排隊?花園雜草想找人修理?這時候你需要一個大打雜幫你做跑腿。TaskRabbit是將任務和人力配對的系統,只要在網站發佈任務,網友感興趣便會根據個人才能提供報價,系統會自動將任何交予報價最低的人。完成任務後,雙方可在網絡進行結算,TaskRabbit為未有全職工作但有特別技能的人帶來工作機會,有效利用「閒置」的人才。

首爾 政府和市長
韓國有俗語「一粒小豆也要分享。」作為亞洲第一個共享城市(Sharing City),首爾連市政府的空間和時間都可以共享。首爾市政府大樓不但開放予民眾使用,連車位亦免費任用,甚至到處都可貼便利貼告訴政府心中所想,名副其實「門常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