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0, 2013

安徒﹕進擊的新保守主義

周日話題﹕進擊的新保守主義
星期日生活 Sunday Mingpao

【明報專訊】過去幾個星期,雖然是炎炎夏日,議會關門,高官政客每多外遊避暑,可是香港街頭卻接連上演令人驚心動魄的政治戲劇。一位休班教師在街頭出於義憤以髒話罵警,竟然導引出一場近三千人在旺角街頭互相叫陣和對罵,場面瀕臨失控。特首梁振英還竟火上加油,嚴辭責難當事人,更要教育局就事件提交報告。梁的話說在天水圍一場他去作秀的會場當中,而門外卻有一大堆形似三山五嶽之輩,突然現身勇武「支持梁振英」,與反對梁振英的示威者發生激烈衝突。黑道挺梁之說,甚囂塵上。大眾嘩然,紛紛思索「香港點解會搞成咁?」……

顯而易見,香港政治局勢正面臨一個重要拐點﹕一九八○年代以來香港大體上存在的政治共識正在徹底瓦解,社會重返一種類近五、六十年代「左」「右」意識形態對抗的狀態。可是,和當年不一樣的是,當年「左」「右」雙方都是「國共鬥爭」在香港的伸延,所以雙方均不會動搖整體香港的格局,可是,今日在街頭上演的這些對抗,卻標示一種決定香港未來的終極角力。

如果說,一九七○年代以來香港建立的社會抗爭傳統,是以批判殖民政府施政不足為主的「官民對抗」模式,那一九八○年代形成的「九七政治」,也因為香港人是被排除在談判的過程之外,所以社會抗爭和民主運動,都仍是針對當權的政府出發,「民間」往往被假想成是同質和團結的。

戲劇性變化出現在基督教教會

九七政權易手之後的初期,利益集團結成建制聯盟,與泛民政黨及公民社會,延續對立的格局。然而,隨民主訴求日趨高漲,依靠不公平的政制並不能服眾。真正可以讓宗主政權管控大局的,倒是那個和「政治」有一段距離的社會空間,例如教會、學校、街坊組織和其他社團。但這正好是泛民政客及活躍社運分子往往忽視的廣義的「公民社會」。

泛民派和社運分子對於街坊組織的趨向建制當然不會不認識,因為區議會成為建制派的天下已不是新鮮的事,以利益收買基層民心也不是公開的秘密。這些日常生活遠離政治的基層百姓也不需要特別的政治理論去動員。可是,這不表示「建制」在公民社會領域打的「陣地戰」,就僅限於那些非中產的基層街坊。相反地,回歸十多年以來,公民社會領域中最戲劇性的變化出現在基督教教會。

道德保守主義到政治保守主義

數年前因為情色議題、同性戀議題,人們見到一些以「道德保守派」形象出現的教會領袖,不少人以為他們的目的就只是宣揚「文化保守主義」。可是,這兩三年間頻頻成為網上熱議焦點的更是一些「河蟹牧師」、「維穩長老」。他們積極而又毫無遮掩地把道德保守主義再進一步連結到政治保守主義。而這種保守態度也不僅是謹慎、守成、尊重傳統的意思,而是順服當權者,為當權者祝福,為當權者們驅除他們眼中的「歪風邪氣」的那種露骨的「政治維穩主義」。

的而且確,構成今日基督教會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很難以「蛇齋餅」去收買,然而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一樣充滿非物質的焦慮﹕例如對道德敗壞的焦慮、對子女失卻上進鬥志的焦慮、對秩序瓦解的焦慮……一句話,就是「怪獸家長」現象展示出來的那種中產階級不安感。這些焦慮正好就是今日環繞一句教師粗口而爆發出來的整個沒完沒了的鬧劇背後的原因。

不假思索就跑上街頭來牽引這場道德民粹主義公審老師的是李偲嫣。這個並不偶然,因為她長期以來,不但頻頻力撐基督教道德保守主義團體「明光社」,也曾走去政府總部力撐國民教育,與學民思潮打對台。她也曾以「苦主」身分,在今年初一個反對同志平權立法的集會上,聲稱受到死亡威嚇,場上數萬個信徒為她喝彩和祈禱……卻原來,她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受聘於梁美芬底下的期間做的,而梁議員則是香港政壇裏同時得到傳統左派和部分大型基督教會所大力支持的人。這些教會支持擁護建制的基督徒,推薦蘇錦樑、陳茂波、梁美芬等。

關鍵在保證保守主義永遠得勝

模仿和改裝自美國「基右」的「新保守主義」,緊密地將「道德恐慌」和「政治保守主義」掛搭起來,恰好補足了香港親共的傳統左派拙於經營意識形態綱領,以打動中產階級的空白。他們把傳教變成另一種右翼的保守主義社會運動,所操作的場域,正是泛民政客和大部分社運人士都長期棄守的公民社會地帶,即家庭和學校。當年羅范椒芬主理的教育改革,正是一套以「新自由主義」改革為名,內藏「新保守主義」玄機的佈置。例如「直資計劃」就內含了一種中產精英主義、家長消費主義。苦果於今才漸遭發現。這場教改令校政權力滑向以消費者身分出現的家長,也同時有利於親建制的道德主義,加強對學生和教師的雙重規訓。

這場在公民社會領域發生的微觀權力巷戰,一直進行了十多年,形勢一直是一邊倒,新保守主義予取予攜。今日突然呈現成為一種高調張揚的意識形態,說明它已具備成熟條件,成為一種不需再掩飾的政治意識形態。它直接出來呼召民眾支持,動員「沉默大多數」,正因為香港頭上的宗主政權和建制力量已經明白到,依靠不公義的政制來維繫特權的日子已經無多,所以要公然出來搶說他們才是大多數。給予香港真普選與否是一回事,保證保守主義永遠得勝才是關鍵。

訴諸「沉默大多數」的一種手段

事實上,以沉默大多數的代言人自居,差不多已成為世界不同種類的保守主義者所用的陳腔濫調(clich),毫無新意。一九六九年,尼克遜面對強大的反戰浪潮,乞靈於動員沉默的大多數。美國基右組織Moral Majority也是以代表所謂道德的大多數自居。這一類新保守主義正好不是固守傳統的保守主義,而是結合了民粹動員,以搞社會運動的方式來佔據代表「人民」發聲的位置。因此,他們不會只說財閥和政府是建制,而會說媒體評論人、持異見的學者、搞社運的NGO是「建制」,他們是「人民」,他們才是「大多數」。

在民主國家,右派保守主義會訴諸「沉默大多數」的修辭術來進行民粹動員,戰場還是選舉。但在專制政體瀕危的後期,也往往要訴諸操控甚至製造這種民粹主義來抵消要求改革的聲音。例如,一九七一年台灣政局風雨飄搖,一方面是保釣運動衝擊,另一方面是面臨被迫退出聯合國。台灣自由派知識分子發出了要求開放學生運動的呼聲。官方所控制的《中央日報》卻刊登了一篇長文《一個小市民的心聲》,大肆抨擊要求開放學生運動的主張,是和大多數人的生活、想法,甚至和常識脫節,只是知識分子為了建立偏激的「思想體系」而陷社會安定於不顧。文章充斥對知識分子刻意的攻擊,卻又要以那種所謂「普通小市民」的犬儒、苟活的語調混在一塊。這篇鴻文受到官方大力吹捧,翻印成十多萬份小冊子全國上下傳閱。顯見,訴諸所謂「沉默大多數」、「小市民的心聲」,往往就是一種手段,讓急速沒落中的專制統治者挪用「小市民」之名作其擋箭牌,為拒絕改革而塗脂抹粉。

「幫閒」為權門提供意識形態服務

可是,歷史畢竟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丟棄了「三民主義」理想,拾起了「小市民主義」的國民黨政權,最終也要解除戒嚴,開放民主選舉,接受政黨輪替。而當年執筆僭稱「小市民」的作者「孤影」(敏洪奎),也竟反過來支持台獨。

魯迅對於那些專門為權門提供意識形態服務的文人,有過深刻的觀察﹕「世間只要有權門,一定有惡勢力,有惡勢力,就一定有二花臉,而且有二花臉的藝術。」這些「二花臉」(二丑)也叫做「幫閒」。他說﹕「幫閒,在忙的時候就是幫忙,倘若主子忙於行凶作惡,那自然也就是幫凶。但他的幫法,是在血案中而沒有血,也沒有血腥氣的。譬如罷,有一件事,是要緊的,大家原也覺得要緊,他就以丑角身分而出現了,將這件事變為滑稽,或者特別張揚了不關緊要之點,將人們的注意拉開去,這就是所謂『打諢』。」

筆者不知道,香港究竟有多少個真心願意「幫港」的「閒人」,只見到一批又一批絡繹於途的牧師、家長、教授,名嘴……或以神之名,或以父母之名,或以「小市民」之名,為你「出聲」,為的就是把要緊的事化為笑話,變作滑稽……使你最終忘記,要緊的事不只是有沒有真普選,而是縱使有了真普選也可以令香港繼續沉淪不醒,打極都輸的「新保守主義」。

文 安徒
編輯 梁詠璋

Wednesday, August 14, 2013

社會創投

運用港金融市場資源拓社會創投
商善同航 推動社企闖藍海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
金融海嘯推翻全球經濟秩序,也叫全球反思資本主義價值。歐美近年冒起一批「社會企業家」,寓營商於公益,用行動告訴世界,「賺到盡」再不是做生意的王道,商家也可本着良心辦事。這股社企浪潮已吹到本港,在金融和地產主導的市場以外,添加了一片可堪開發的「藍海」。本報將一連三日,探討本港如何利用金融市場資源及營商概念推動社企,而社企在港又可帶來怎樣的投資和機遇,以及如何追尋「資源富有,扶助資源匱乏」的理想。記者 姜靜嫻、殷巧玲

  十多年前的科網熱,證明了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概念有可為,但原來這套主張「早種先機」,向新生意注入初始資金的模式,也可應用在社會企業。「社會創投」在歐美盛行,近年亦在港萌芽,其出現正好說明,投資不再是只求最大回報,不問社會責任的行為。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是本港較具規模的社會創投,旗下投資的項目,包括「鑽的」、「光房」和「Green Monday」等。港交所(388)前主席夏佳理是基金的主要股東及董事,他認為算到盡、賺到盡的營商思維已十分過時,因為在「賺盡」和「不蝕」之間,還有很多可能,例如想想如何幫助社會。

  夏佳理:每一元用得更有價值

  「很多有心商家、企業每年都會捐錢,但寫完支票把錢捐了,之後又怎樣?錢用完就沒有。」所以,年前智庫組織「三十會」向他介紹社會創投的意念,並邀請他投資時,他二話不說便答應了。「社會創投有一種滾存投資的概念,今日捐的1元,明天可以繼續增值,令1元用得更有價值。」

  這種「寓營商於公益」的模式,在歐美其實已非新鮮事。法國乳品生產商達能 (Danone),多年前已開始向孟加拉小農場收購牛乳,並在當地生產和銷售副綫平價乳酪,讓貧困家庭也能負擔。乳酪得以平價銷售,非因用料不佳,而是當中不經任何分銷商和中介人,亦不做廣告宣傳,令售價貼近成本價。

  夏佳理說,社會創投和社企概念很廣很闊,達能只是一個例子,任何人如有好點子,也可向SVhk提出。SVhk創辦人兼總裁魏華星指出,最初在港提出社會創投概念,「也懷疑有無人願意參與」,但原來是有人支持的。

  SVhk剛完成第二輪增資,魏華星說,正構思其他新的投資項目,包括考慮與新酒店合作,為酒店注入大量社企元素,如聘用貧困或殘障人士執房、主張環保節能等。基金亦研究直接與產品批發商合作,以貼近成本價和經由指定渠道(如社區中心及學校),向低收入人士銷售產品。他解釋,直接採購可節省大量市場推廣和分銷成本,但又不影響批發商的毛利。

  營商公益非誓不兩立

  港人近年越愛把事情「二分化」,做生意的,就被認定有剝削員工、牟取暴利的「原罪」,做慈善的,就有責任分毫不收地「盲捐」。然而,營商和公益之間,絕非誓不兩立。金融發展局成員兼鑽的主席倪以理指出,社會創投和社企是一盤生意,也要計算成本、回報、市場定位等,與普通生意的分別,在於多了一份社會責任。

  因此,他認為在研究社企項目時,也得考慮市場需求,例如鑽的,就是發現坐輪椅的人士,需要找特設交通工具,如忽略市場需要,無法賺到合理回報令生意自給自足地營運下去,再好的服務社會目標,也只是一個空想。

Tuesday, August 13, 2013

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2011-2012)

中國專業社工達30萬人 (19:12)
明報即時新聞

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2011-2012)今天在北京發布,內地專業社會工作者已達30萬人,其中通過考試持證的專業社工已超過8萬人。

新華社引述此一社會工作藍皮書指出,截至2012年底,中國共進行了5次社會工作者職業水準考試,84126人考試合格成為持證專業社工,包括19525名社工師和64601名助理社工師。

根據中組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19部門和社會團體聯合發布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到2015年,中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將增加到50萬人。至202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45萬。

此一規劃同時區分社會工作的應用領域,包括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扶貧濟困、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精神衛生、殘障康復、教育輔導、就業援助、犯罪預防、禁毒戒毒等。

民政部社會工作研究中心黨委書記王傑秀表示,從現實需要來看,中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量依然有很大短缺,未來應透過深化人才培養、完善人才評價,不斷壯大社會工作服務隊伍,為社會工作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中央社)

Sunday, August 11, 2013

慈善法報告

倡規管慈善組織 嚴打呃善款
蘋果日報 2013年08月11日

【記者呂焯均報道】街頭募捐隨時是騙錢陷阱。法律改革委員會一個小組將發表報告,建議訂立慈善法保障公眾捐款,規定慈善組織要註冊,並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執法,慈善組織籌款必須獲審批和公開賬目,違規可檢控,嚴打呃善款。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反對立法,恐成為打壓社會團體工具。

英國慈善基金會發表的世界捐助指數,去年在146國及地區中,香港人的善行排第19位,64%港人有捐款。本港街頭常見慈善籌款,有職業籌款人分佣作酬勞,就算是大型慈善組織,善款去向、行政費是否合理,公眾也不易監察。法改會屬下的慈善組織小組委員會已完成研究,據悉小組建議效法外國,立法規管慈善組織和公開捐款活動,並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為監管機構。

賬目需讓公眾查閱

小組將慈善宗旨的定義包括濟貧、促進教育、推廣宗教及社區發展、拯救生命、動物福利、促進人權等逾十項。所有慈善組織均須向慈善事務委員會註冊,申請組織必須符合上述的宗旨,委員會才接受,並備存及管理登記紀錄。有公開籌款活動的慈善組織,要接受更嚴格監管,按委員會列出的劃一格式,提交周年報告、財務報表、核數報告,清楚列出組織的管治、營運開支等,並要公開讓公眾查閱。

委員會亦監管慈善組織籌款所得款項的運用,並公開籌款資料。委員會有執法權力,可調查慈善組織是否履行法律責任,籌款活動也需申請和審批。有需要時委員會可撤銷慈善組織註冊、罷免組織受託人或董事。現時有些慈善組織會向協助籌款的人提供報酬,這種職業籌款人亦要向委員會註冊,並披露工作酬金及與慈善組織訂立的書面協議。

據悉,政府現階段不會立刻立法規管,第一步是先加強慈善組織和籌款的透明度,當慈善組織向稅務局要求豁免繳稅,稅局會備存及公開慈善組織的登記資料,若慈善組織有公開籌款活動,則需要提交周年報告、財務報表等,亦需讓公眾查閱。

現時本港沒有任何監管制度,只有慈善組織因為想獲得免稅,才需向稅務局提出申請,稅局並無要求慈善組織作任何公開交代。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建議的慈善事務委員會權力過大,有權取消註冊、罷免董事,又可派人入董事局,連廉署也沒有這些權力,恐會變成政府打壓社會團體工具。

港人去年捐近百億元
【樂善之都】香港人捐款的熱情與日俱增,根據稅務局資料,2011/12年度納稅人捐款後申請扣稅的總額高達55億元,五年內增長達46%。公司捐款後申請扣稅的增幅更大,11/12年度總額37.3億元,五年增長73%。

會計師核數有難度

在11/12年度獲稅局豁免繳稅的慈善組織共有7,194個,比五年前增加35%,平均每年均有超過500個新申請。11/12年度納稅人和公司獲扣除薪俸稅和利得稅的認可慈善捐款,合共高達92.3億元,五年增加59%。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每年義務為超過60間慈善團體做審計報告,畢馬威企業社會責任及多元化事務總監徐丹指出,現時稅務局只會每年向慈善組織抽查賬目、年報,沒有要求慈善組織必須公開其管治、財務狀況。由於沒有清晰指引,及慈善組織資源限制下,不同慈善組織在財務報告披露的內容差別很大。即使畢馬威協助審計的慈善組織,不時都要查問一番才知道實際情況。慈善組織在網上公佈的年報,很多只有審計後的小部份內容,沒有專項詳細列出財務狀況,有需要增加透明度。

《蘋果》記者

世界綠色組織

調查指劏房溫度高室外5度
蘋果即時新聞

世界綠色組織調查發現,部分觀塘劏房的室內溫度,在上月曾錄得攝氏35.7度,較當日天文台的觀塘分區氣溫高出5度,住戶在此情況下容易出現中暑。

該組織上月中起連續兩星期,在旺角、觀塘及大角咀5間劏房,安裝溫度監測儀,收集全日溫度數據,發現劏房室溫,傍晚時份雖稍為回落,但晚上又會再次上升約一度,相信與劏房空間狹窄,難令煮食產生的熱力散走有關。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擔心高溫環境下,劏房戶會有潛在健康危機,促請政府和關愛基金,盡快幫助劏房戶解決住屋問題和經濟負擔。

天光墟絕路

天水圍天光墟絕路 
95%街坊失至愛

蘋果日報 2013年8月9日

【本報訊】自東華三院以社企形式營辦的天水圍天秀墟半年前開業後,食環署小販管理隊便經常掃蕩仍然有百多檔小販集結的天光墟,令當中的小販數目銳減八成,目前僅餘十多檔掙扎求存。一眾受影響小販被迫轉戰橫街窄巷,以逃避食環人員追捕。有區內組織調查發現,天光墟依然是街坊的購物熱點,相反天秀墟則「冇人吼」,惟市民將要向天光墟說再見。

小販轉戰橫街窄巷

位於天瑞邨明渠側的天光墟瀕臨消失,自今年2月天秀墟開業後,小販管理隊便經常到天光墟清場。天光墟菜販羅焰芳(芳姐)售賣親手栽種的紫蘇葉、大蕉及竹葉等蔬果,價錢便宜,深受街坊歡迎。她說小販管理隊去年平均每日早上九時才巡視天光墟,現變成每日早上七時就開始掃蕩,「有時仲有兩隊人嚟前後包抄咁捉」。她的生意額由每天百多元,跌至現時數十元,惟有轉到橫街窄巷擺賣。

另一位售賣廉價海味的小販陳女士表示,因「走鬼」令生意暴跌七成,現已不再開檔。目前天光墟的位置,僅餘售賣本地農戶的新鮮蔬果、廉價海味和毛巾內衣等十多戶檔攤,分散在附近的天橋底、隧道口及橫街窄巷,以避開小販管理隊掃蕩。這班碩果僅存的小販重返街頭,沒有固定擺賣位置,不少熟客已流失,他們都盼望政府發牌給天光墟小販。
天秀墟「冇人吼」

關注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及關注天水圍小販大聯盟昨發佈調查,九成半住在天水圍西的屋邨居民,每天或隔天均會到天光墟光顧;相反新開的天秀墟則「冇人吼」,超過八成居民表示不會光顧,主要原因是天秀墟地點不便。發展陣線的社工黃穎姿批評,政府扼殺天光墟的生存空間,若天光墟消失,將標誌這個90年代中發展出來的鄰里互助模式宣告死亡。

Friday, August 09, 2013

「幫港出聲」反「佔領中環」

「幫港出聲」號召反佔中
星島日報 2013年8月9日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再有表明反對「佔領中環」運動的組織成立。資深傳媒人周融、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等,成立「幫幫香港出聲行動」,期望以「朋輩影響」方式,主力在社交網站號召最少十萬人支持,發聲反對「佔中」。周融更形容「我們是正、他們是邪」,望以輿論壓力縮小「佔中」的規模甚至制止有關運動,「保護港人」。

「幫港出聲」昨正式成立,由四十多名人士發起,並由周融、何濼生、鄭赤琰、金城營造集團主席兼全國政協委員王國強、金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席馮家彬,及創新科技協會會長李榮貴六人小組負責組織。科大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中華總商會會董張俊勇和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前會長伍進超,都有出席支持。

周融強調,組織是由普通市民自發發起,事前並無向中聯辦「打招呼」,亦不接受任何政黨或組織聯繫,「只要人不要組織」,只要同意「不想香港亂」這理念的人都歡迎成為支持者。

周融表示,知道很多人對「佔中」擔憂但不知可做甚麼,希望「幫港出聲」可爭取沉默大多數發聲,表達反對「佔中」,並希望號召到最少十萬人支持。雖表明反對「佔中」,「幫港出聲」對普選並無統一立場。周指,組織不論政、不參政也不推動任何方案,只是希望香港不會因「佔中」而有動亂,傷害香港的經濟和民生。

至於日後活動,他表示目前希望先向市民宣揚「幫港出聲」的理念和爭取支持,其中會重點運用facebook等社交網絡,希望以「朋輩影響」方式組織沉默支持者,並呼籲外界對網頁「切勿輕易讚好」,因他們會把「讚好」的人數計算為組織支持者內。他們定下周二,在報章刊登廣告作宣傳。

周融表示,未來數周會放棄所有公關工作,全心宣傳運動,接受所有人的邀請進行會面以爭取支持,並樂於與「佔中」發起人同場討論,以和平理性方式各自論述,讓港人聽清楚才決定支持哪一方。

周融指,只要集合群眾力量,發聲反對,以輿論壓力能令「佔中」參加者減少甚至制止「佔中」發生,「幫港出聲」便算成功。他更形容「我們是正、他們是邪」,「搞亂香港和違法的便是邪,守法和叫人不要做犯法事的便是正」。

辦網頁、論壇等都要資金營運,周融指已加入組織的四十多人都「出錢出力」,每人的捐款由數千至十萬計,「幫港出聲」現已有百多萬資金,相信足夠未來兩、三個月運作,而未來也需要對外籌款以支持工作。

另外,愛港力、愛港之聲等都是表明反「佔中」的團體,但周融強調「幫港出聲」與他們不同,「我們不是會搖旗、不是搗亂的人,只是希望辯論、講理據」,並指各組織只會「各有各做」。

Tuesday, August 06, 2013

社聯新任行政總裁

蔡海偉坐正 任社聯CEO
星島日報星島日報 – 12小時前

(星島日報報道)社會服務聯會新一任行政總裁即將誕生。經過遴選委員會近兩個月招聘及面試程序後,在十二名應徵者中,初步選定社聯業務總監蔡海偉,可當現任行政總裁方敏生的接班人。遴選委員會指出,蔡海偉各方面的條件,都是最後四強中最合適當行政總裁的人選,預料獲社聯執行委員會通過後,日內宣布任命。蔡海偉明年初接任行政總裁掌舵社聯,社福界認為是意料之內及大熱當選。

  入社聯21年 現為業務總監

  在社聯任行政總裁已十二年的方敏生,今年五月底以陪丈夫退休享受人生為由請辭,今年底離職。過去兩個月社聯登報,公開招聘接任人,並成立一個由社聯主席陳智思帶領的五人遴選委員會,負責為應徵者面試,自上月二十一日截止申請後,近日已近完成招聘程序,初步定出同在社聯工作已近二十一年的業務總監蔡海偉掌接帶領。

  綜合多個社福界消息指,社聯共收到十二人應徵,大部分是資深的社福界管理層,其中一人為蔡海偉。經首輪遴選,部分應徵者連基本條件也不符合,迅速被淘汰,最終有四人進入第二輪,委員會上周為最後四強面試後,已即時決定蔡海偉可接任,整個面試程序,均在陳智思辦公室進行。

  各方面條件 四強中最合適

  昨日社聯已向執行委員會委員發出電郵,通知有關完成遴選消息,並等待各執委回應,如未來數天沒人反對,已等同通過最後一關,社聯日內會正式公布由蔡海偉接任方敏生,當未來三年社聯行政總裁。

  有多名遴選委員會委員證實,委員會已選出蔡海偉為新一任行政總裁,有委員指蔡是應徵者及最後四強中最合適人選,無論基本條件、與社福界內及與政府關係,以至個人表現、對社會各界聯繫等,都令委員會感滿意。該委員強調,蔡海偉在社聯二十一年的豐富工作經驗,對幫助突圍並沒關係,也非因此優勝過人,而是各方面都是最合適。

  蔡海偉今年四十九歲,為註冊社工,在社聯主做研究、政策倡議、了解國際情況及進行海外交流合作工作。他曾任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更推動社企概念在商界及社福界夥伴合作,成立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讓社福機構將社企產品寄賣推銷,近年更引入韓國社企與本地社企合作。

  蔡海偉去年曾應徵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與工聯會鄺志堅、梁振英競選辦副主任何永謙一同爭奪,蔡海偉更為此脫離公民黨,但最終局長張建宗因「魚與熊掌」關係,無法選出合適人選而放棄招聘副局長。蔡海偉之後表明心迹,會續留低為社聯效力,他太太正是政府AO為環境局副秘書長劉利群。

  就蔡海偉大熱「跑出」,多名社福界人士均不感意外,直言他是社聯「五虎將」之一,他外表斯文、官仔骨骨及聲綫柔和,相信與政府日後角力交手時,與方敏生的剛烈截然不同;他今年以社聯身分入扶貧委員會,為蔡海偉鋪路已見蛛絲馬迹。另有業界指,蔡海偉須擴大所接觸的弱勢社群圈子,他做研究為主,對個別群組弱勢的生活問題須要多惡補。

  單親協會總幹事余秀珠指,期望蔡海偉日後不再一如以往只關注受資助機構問題,不獲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在社聯內一直是弱勢聲音,因機構細人力資源少,難與其他受資助機構爭奪社聯委員會,且要求社聯協助向社署爭取租金津貼,至今沒寸進,非資助機構續成弱勢求存,望蔡海偉日後可加強關注他們。記者 張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