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九華校友登報反縮班

九華校友登報反縮班
【明報專訊】繼英皇書院校友、前天文台長林超英高調反對英皇書院減班後,已表態參與中學縮班計劃的皇仁書院,以及即將開校董會討論減班的九龍華仁書院,亦有校友公開強烈反對減班方案。其中九華舊生今日在報章刊登廣告,批評學校減班使基層和貧困學生喪失入讀機會,失去「平民名校」意義。

港華校長﹕減班應以自願為首

代表22所傳統名校的補助學校議會主席、香港華仁書院校長譚兆炳指出,議會中暫沒有學校落實減班,他強調減班應以自願為首,但學校會考慮整體大局和視乎個別校情,包括小學生的入學機會率會否因減班而下降。

皇仁校友網上群組反減班

教育局早前向中學公布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簡稱減班計劃)的「升級版」詳情,學校需在明年2月25日前表態參加。多間學校準備在短期內開會商討,但部分名校校友已率先反對。

官中名校皇仁書院的一批校友,近日在社交網站facebook的校友群組上,反對母校參加減班計劃,擔心會削減教學資源。

皇仁書院副校長梁維信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早前開會時已有共識減班,亦有舊生代表表態,校方會在明年初就參加減班發出家長信。他知悉有舊生於網上討論減班安排,「但未有舊生當面向學校反映」,相信舊生尊重校方決定。他又重申,皇仁並非作為其他官中減班的「牽頭角色」。

一批九龍華仁書院舊生、家長或教師今日在報章登廣告,反對校方的中一5班行小班教學,每班人數由36人減至27人,明年中一學額由170人減至135人,「曲線」減班。

九華校長﹕推小班 非縮班

九龍華仁書院校長陳崗回應,未知悉相關廣告,他強調學校不是要減班,而是全面推行小班教學,「當推行小班,又未有興建新校舍加開班別,自然收生少了」。他表示,非常歡迎所有校友提出反建議。

九華校友兼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相信廣告是部分舊生聯署,對於母校應否減學額或減班,他認為,「母校還母校,感情是深,但也要考慮所造成的社會效果」。

反對母校英皇書院減班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昨在網誌中稱,英皇同學會小學家長已去信中西區區議員,反對學校減班。

世界愛滋病日

愛滋病人縫掛被
祈全球牽手
【明報專訊】「你呢鱓人應該一早知道結果!點解當初不謹慎使用安全套?」面對語帶挑釁的學生提問,30多歲的愛滋病人Eddie見怪不怪。他兩年前感染愛滋病後,為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當義工,不時獲邀到學界作講座嘉賓,令他感受到社會歧視愛滋病的情並沒改善,今年決意透過藝術展覽表達病人感受。

1987年關懷愛滋病患者的美國組織「名冊計劃基金會」(The NAMES Project Foundation)以製作掛被紀念逝去的患病親友,過百幅掛被鋪滿華盛頓國家廣場,場面震撼,引起公眾對病人的關注。

明天是世界愛滋病日,剛過去的周六(27日)Eddie與20個病友及義工,一同製作6幅掛被,在中環遮打花園展出。他在掛被上縫了一個翠綠地球,附近有不同膚色的人手牽手,中間繫上紅絲帶,表達患者與健全的人,無論任何種族也能和諧共處的願望。

不敢對家人透露病情

Eddie本有一名穩定性伴侶,有次因肺炎入院,經身體檢查才確診透過性接觸感染愛滋病,他形容治療的過程極艱巨,「在醫院休養9個月,藥物副作用令我不時嘔吐及頭暈,非常辛苦」。

回復單身的Eddie更加珍惜健康,鼓勵自己要樂觀面對疾病。不過,談及20多年來大眾對愛滋病的認知,他不感樂觀,認為社會對愛滋病仍存偏見,即使面對最親的家人也不敢透露病情。他解釋︰「家人知道我的性取向,我不介意家人知道這病,但怕消息傳到親友耳中,家人要承受奇異目光,還是不說好了。」

不怕挑釁 加深公眾認知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高級項目主任李文偉表示,基金會有百多名義工,至今服務200多個病人。過去20多年來,患者的心理壓力往往來自大眾偏見,機構不時舉辦座談會,由病人分享患病經歷,加深公眾認識。

Eddie坦言,曾與中學生交流,有學生悄悄寫信給他分享性取向疑惑,亦有無禮提問。他說︰「有學生曾說︰你呢鱓人應該一早知道結果!點解當初不謹慎使用安全套?」他指這類語帶挑釁的提問,一般會交給社工處理,避免爭論,「多無禮的提問我也不介意,只希望學生明白這是一個病,病人跟其他病人一樣需要關懷,年輕人要保護自己,謹慎使用安全套」。

西貢野豬狩獵隊

狩獵隊轟20槍
赤柱殺3野豬
【明報專訊】赤柱近日有野豬出沒,西貢野豬狩獵隊接獲消息,昨日帶同槍械前往狩獵逾兩句鐘,先後轟槍近20響,獵殺一大兩小野豬。

疑有人餵飼 野豬闖民居

現場為環角道龍欣苑龍駿閣附近一帶山邊樹林,上址山頭與民居有鐵絲網分隔。被獵殺野豬包括一頭體重近300斤的母豬,以及兩頭小豬,屍體由野豬隊抬走。現場消息指出,近日龍欣苑附近樹林經常有野豬出沒覓食,亦有人懷疑好奇,曾經主動擺放食物餵飼野豬,結果惹來群豬出沒。部分野豬越過鐵絲網隙罅闖入民居範圍,有市民擔心造成危險,曾經報警求助。

西貢野豬隊人員接獲通知,昨午4時許出動近10人,帶同霰彈槍到場採取狩獵行動,其間警方派員到場協助封鎖山邊道路範圍,懸掛橫額指現場有實彈狩獵,勸喻居民暫避以免造成危險。

狩獵隊人員分成小組帶同槍械進入叢林搜索近兩句鐘,其間多次發現野豬蹤,人豬追逐兩小時,叢林內先後傳出接近20次槍聲,多隻野豬懷疑中彈,負傷突圍逃脫,行動直至傍晚6時許結束,狩獵隊共獵殺一大兩小野豬。

仁愛兒童之家

網上募捐
攬收院童決定權
【明報專訊】本身為香港註冊社工的李國華,在西雙版納開設「仁愛兒童之家」,於案發時共有27名院童居住,他們部分是孤兒,部分因家境貧困而到院所居住,各院童都稱呼被告為「乾爹」。李國華每年平均到仁愛兒童之家探訪兩三次,他的房間有電腦上網,與20個女院童的房間為鄰。

控方稱,李國華於2003年在香港按《社團條例》登記成立「香港關懷孤兒協會」和「香港施比受協會」,兩團體均由他一人打理,他擔任兩會主席,其父母則任委員,協會通訊地址是其小西灣住所。李國華成立兩團體後,於西雙版納自治州與海縣民政局合作,設立「仁愛兒童之家」,所有運作費用均由其團體負擔,李國華除個人資助,亦會在網上募捐,對院童能否入住有決定權。

院童叫被告乾爹

仁愛兒童之家是一幢兩層高磚建宿舍,地下為7名男院童與內地保母楊改英的房間。樓上3個房間分別是李國華和20名女院童的睡房。院舍另有空地、電視房和大廳供由小三至中二不等的院童吃飯和做功課,部分地方設閉路電視。辯方表示,「仁愛兒童之家」曾為院童舉辦很多活動,如慶祝六一兒童節、天才表演和紀念四川大地震的燭光晚會等。

社工涉姦雲南院童
港義工聞惡行報警
......曾捐助被告的仁愛兒童之家約10萬元的港人義工岑丹鳳昨日作供,表示2007年經「好心網」介紹,認識到被告開辦的香港施比受協會,聯絡他希望認捐。她曾於07年及08年三度飛赴西雙版納監察院舍,因收到院內保母電話而往報公安及報警。她承認曾與被告帶院童往泳池玩,見他們相處融洽,也看到被告帶很多用品回宿舍,院舍內部分地方設有閉路電視。案件今續。

【案件編號:HCCC813/10】

Monday, November 29, 2010

肥皂社企「區區肥皂」

師奶創肥皂社企
助環境助社區
【明報專訊】雖說現今社會已非「男主外,女主內」的世界,但已組織家庭的婦女要打理家務、照顧子女,若再要長途跋涉跨區工作,實在難以兼顧。大埔區6個「師奶」為打破這局面,今年9月組織社會企業生產天然肥皂液,推環保概念之餘,又能解決社區問題。

「區區肥皂」社區生產計劃總監葉子僑約3年前忽發奇想,萌生製作肥皂的概念,「當時我希望找一份能兼顧家庭及子女的工作維生,但又不想為大財團打工」。因她有購買有機產品的習慣,故認為天然肥皂液應同樣有市場。

身為單親媽媽的葉子僑,育有一名7歲女兒,她曾任學校書記半年,眼見學生因父母缺乏照顧而逐漸學壞,令她意識到親自照顧子女的重要,生產肥皂液的大計便是當時想出。葉於兩年多前向銀行借了20萬元生產肥皂液,之後親自向健康食品公司推銷,現時已還清所有債務,再一次證明綠色就業並非不可行。

環保概念助區內婦女就業

約一年前她與職工盟接觸後,對方對其計劃感興趣,並願意提供場地、協助招募婦女,故今年9月便創辦社企SLOW,組成6人生產小組。6名師奶展開肥皂生產大計,成員之一周淑儀表示,過程中增加對社區及環境問題的認識,「大埔區很多婦女要照顧家庭及子女,總不能每天花兩小時乘車上班」。現時她每周工作4天、每天於區內工作6小時,既可兼顧家庭,又能融入社會。葉子僑亦享受現時較具彈性的工作時間,「過去女兒一『頭暈身』便要請假,現時就能自己決定上班日子及時間」。

計劃除改善區內婦女就業問題,亦重解決環境問題。「區區肥皂」由皂化植物油、過濾水及天然香薰油製成,葉子僑表示,產品與市面一般肥皂液不同之處,在於生產過程中並沒有添加不能自然分解的起泡劑。盛載肥皂液的樽由本地有機豆品生產商提供,將豆漿瓶回收重用。葉子僑又邀得本地設計公司,為區區肥皂設計成酷似日本飲料的包裝,望能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突圍而出。

SLOW首次生產洗手及沐浴液各500支,昨日推出市場,售78元。未來更會推出洗頭、洗碗及洗衣液,並於明年1月將計劃擴展至元朗區,招募更多婦女參與生產。

劉皇發土地施工毀蝴蝶天堂

劉皇發土地施工
恐蝴蝶天堂
【明報專訊】屯門龍鼓灘小型賽車場及高爾夫球場懷疑被剷走「再發展」,而除原有場地外,剷地施工範圍更擴大至附近兩片面積共約1公頃的原始林地,該處為本港其中一個重要蝴蝶棲息地,其中部分土地由行政會議成員、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擁有。因有關土地未受法定圖則規管,有環團擔心地主以「先破壞,後發展」方式推動發展。劉皇發未回應本報提問,地政總署未回應有否接獲龍鼓灘發展申請。

劉曾巡工地 未回應查詢

據了解,劉皇發數月前曾巡視施工地點,相信得知該處進行土地平整工程。本報昨致電劉皇發,但他以事忙為由,匆匆掛線,未回應事件。本報自上周四向地政總署查詢,有否接獲龍鼓灘發展申請,至昨日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龍鼓灘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蝴蝶熱點,擁有全港最多紅鋸蛺蝶,「綠色力量」自1990年代中一直監察龍鼓灘變化,發現該處備受發展壓力,例如於2000年後相繼落成的高爾夫場及小型賽車場,以及近期的土地平整活動。

龍鼓灘原來的高爾夫球場及小型賽車場佔地約3公頃,目前正進行土地平整工程,大部分土地的混凝土被移除,沙塵滾滾;至於附近兩處新開發的林地,佔地共約1公頃,大量樹木遭砍掉,又挖出一條人工河道。

環團擔心「先破壞後發展」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指出,龍鼓灘沒有任何法定圖則涵蓋,擔心地主以「先破壞,後發展」的方式,即先剷除具生態價值的生境,到政府制訂土地用途時,申請發展較易獲批准。

鄭睦奇質疑,劉皇發是行會成員,「會不會知道龍鼓灘快將納入規劃管制,然後有所行動,令該處的生態價值下降?」認為劉皇發應公開交代,有關土地平整工程是否與他有關,以及他在行會是否曾獲得龍鼓灘規劃資訊,以息公眾疑慮。

龍鼓灘無法定圖則涵蓋

規劃署發言人證實,龍鼓灘一帶未有任何法定圖則涵蓋,任何私人土地改變用途,由當區地政處處理,申請須向該處提出。發言人又指出,規劃署會就新界鄉郊沒有法定圖則的地區,擬備發展審批地區圖,由於相關工作牽涉敏感資料,因此不會公開牽涉的地區及進度。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曾派員到場巡查,未發現非法堆填或觸犯環保法例;漁護署人員觀察近期翻土活動,影響了一些私人土地上的植物,但沒觸犯法例。

鄭睦奇形容,今次事件是多年前西貢深涌「翻版」,土地平整活動沒觸犯法例,只要土地上沒有豎立建築物,便毋須申請,「深涌最初也是鋪了草皮,還挖了洞,明明是高爾夫球場,但發展商就是不認;最後要規劃署制訂地區審批圖,才凍結發展」。他批評政府不重視自然資源,以致不斷發生「先破壞,後發展」事件。
紅鋸蛺蝶家園變工地
沙塵滾滾不見蝶影
【明報專訊】龍鼓灘是全港最多紅鋸蛺蝶聚居的地點,對出海灘則有「活化石」馬蹄蟹聚居。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上址已變成沙塵滾滾的地盤,「一隻蝴蝶都見不到」,擔心蝴蝶喜歡進食的植物亦遭連根拔起,影響繁殖下一代。

紅鋸蛺蝶多生活在海岸的灌叢和林緣,展翅長約7厘米,飛行緩慢,翅膀呈橘紅色,邊緣呈黑色鋸齒狀,有如一張張笑臉。由於其幼蟲只進食植物蛇王藤,因此蛇王藤的分佈和數量,直接影響紅鋸蛺蝶的存亡。

紅鋸蛺蝶於1960、70年代在港分佈較廣,港島赤柱亦見其蹤影,但由於生境漸受破壞,至今已成稀有品種,只有屯門龍鼓灘、大嶼山頭及南丫頭仍可見其蹤影,當中頭受港珠澳大橋工程影響,生境質素大受威脅,鄭睦奇擔心,若龍鼓灘在冬季繼續施工,會令蝴蝶幼蟲的繁殖數量下降,長遠令該地點的紅鋸蛺蝶族群大大減少。

陳廷驊95%身家行善

陳廷驊早允95%身家行善
南豐姊妹爭地產發展權
【明報專訊】南豐集團主席陳廷驊家族上周爆發爭產,陳廷驊的年邁妻子楊福和入稟高等法院,控告女兒陳慧慧。本報從不同渠道證實,真正交惡的其實是陳廷驊的兩名女兒陳慧芳與陳慧慧,楊福和一直支持長女陳慧芳。

事件主角陳廷驊近年患上腦退化症(前稱老人癡呆症)並且情嚴重,法庭早於2008年已宣布他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委任一名會計師監管其財產,陳廷驊其實早已立下遺囑,將接近95%遺產納入名下的慈善基金,只留下5%分配給家人,因此,陳氏姊妹訴訟的焦點,並不是父親的千億元遺產,而是有關近年南豐地產項目的發展權。

上周三,陳廷驊年逾八旬的妻子楊福和透過律師入稟高院,控告身為南豐集團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的次女陳慧慧,指她於2003至2005年曾經向父親作出失實陳述及不當影響,導致財產轉移,楊福和於文件中透露的資料相當有限,並無解釋事件與哪些財產轉移有關。

法官2008年裁為MIP

記者從不同渠道得悉,案件其實早於2008年已經展開,當時楊福和入稟高院,要求法院根據《精神健康條例》宣布已患腦退化症的陳廷驊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mentally incapacitated person,簡稱MIP),當時陳慧慧曾表不同意並提出抗辯,高院法官林文瀚見過陳廷驊後,認同他因病已失去照顧財產及個人事務的能力,接受楊的申請,並委託一名會計師出任其財產的監管人。

姊妹強烈互控 官指明顯交惡

林文瀚發出命令後,大女兒陳慧芳要求法庭將她本人及另一名會計師加入成為監管人,但被林文瀚拒絕。林文瀚在一份內庭判辭中透露兩姊妹當時的關係﹕「法庭很容易就觀察到,以較溫和的字眼形容,A先生(法庭當年以「A先生」隱沒陳廷驊的名字)兩名女兒處於交惡關係。」( It is obvious to this court that the two siblings, being the only children of Mr A, are (to put it mildly) at odds with each other.)

法官如此形容陳氏姊妹關係,是由於二人於呈交法庭的文件中,都強烈指控對方,複雜的指控與回應亦令訟費開支大大提高,林文瀚認為有關開支並無必要,最後只批准花了404萬元的陳慧芳從父親的財產中取200萬元填補,妹妹陳慧慧花了542萬元,亦只取得100萬元,至於在該次花了71萬元訟費的楊福和,則從丈夫的財產獲得全數補償。

姊質疑父授權 患病日期關鍵

楊福和當年要求法庭將丈夫宣布為MIP,只是整場訴訟的前奏。據了解,近年一直被拒加入南豐管理層的陳慧芳,質疑胞妹近年的投資決定,包括投地及中港兩地的物業發展,質疑父親當年的授權是基於腦退化症,並受到胞妹的不當影響。支持陳慧芳的母親楊福和當年曾要求高院宣布丈夫是在何年出現腦退化症,嘗試拉倒該段時間內的集團交易,但法官除了宣布陳為MIP,並無宣稱患病日期。

據可靠消息透露,今次案件不涉及陳廷驊的遺產分配,因陳廷驊早立下遺囑,將接近95%的資產撥入陳廷驊基金會,只留下約5%給後人。雖然財產安排塵埃落定,但由於南豐的生意龐大,任何一個地產項目究竟交予誰人負責發展,當中涉及巨大利益,引發出姊妹之間的激烈訴訟。

據悉,陳氏姊妹交惡後,陳慧芳安排楊福和入住港安醫院,她本人則與父親住在中峽道大宅,故此陳慧慧一直難以與父母接觸;另一方面,陳慧芳則一直被拒進入南豐的辦公室。

明報記者 羅永聰

Sunday, November 28, 2010

比利時無癮樂施之旅

毅行者﹕比利時無癮樂施之旅
【明報專訊】十一月,又是毅行者的日子,數千人不眠不休,由西貢北潭涌走到元朗大棠,三四十小時連續不斷翻山越嶺。

這項 Made in Hong Kong的慈善活動,近年來不斷向海外輸出,世界各地其他的樂施會分部,陸續開始辦毅行者,由○八年至今,加拿大、愛爾蘭、荷蘭、英國北、法國、德國已開始辦毅行者,而西班牙、澳洲布里斯班、印度及墨西哥的毅行者,將於明年啟航。

見識每個國家的不同文化

由○四年起(除了○六年),我每年都參加一次毅行者﹕○四年和○五年在香港參加(時間大約是29H27M、33H30M),○七年起開始走出香港,每年參加一個外國的毅行者,這四年間先後遠征日本、英國南、愛爾蘭及比利時,每次總是大開眼界,見識每個國家不同文化,是如何舉辦毅行者。

香港最高難度兼最熱鬧、日本的風景最優美、愛爾蘭樂施會的職員義工最熱情好客、只有英國南仍是由尼泊爾籍的鲔喀兵負責。全世界大概只有香港樂施會,需要在配給每隊的物資上寫下隊號識別,方便大會把亂拋垃圾的隊伍列入黑名單。

但最難忘和慘痛的一次是在比利時,令我第一次覺得山長水遠坐飛機參加毅行者,原來也有點「戇居」。

我都算有運氣,遇上有史以來最壞的天氣、最僵化嚴格的大會、最冷漠的樂施會職員。雖然比利時沒有多少山,但時限只有三十小時,較香港短十八小時,而且還規定你要在十二小時內,抵達四十六公里的三號檢查站,若超過十二小時還到不了便立刻取消資格,因為大會擔心若參加者翌日天亮前仍在森林,很容易在清晨的霧氣中迷路。

我們在比利時沒有朋友,也沒有支援隊,除了每人身上的兩個杯麵、兩包燕麥粥外,只能靠比利時大會提供的食物。不少檢查站是只有熱啡、沒有熱水,想沖杯麵也沒有辦法,除了一個站有意粉、一個站有三文治,其餘的站只有樂施會出產、快要過期的「Fair Trade」薯片、白朱古力、及比石頭還要硬的果乾。

毅行者應該是一場山頭派對,支援隊、職員和義工在每個檢查站拍掌吶喊,香港的山頭人頭湧湧,不少參加者通宵開收音機,在麥徑山頭上輕談淺唱不夜天。愛爾蘭和英國的參加者比香港少,但檢查站也是相當熱鬧的,只要你堅持不放棄,樂施會的義工都會鼓勵你走下去……

毅行者應是一場山頭派對

但在比利時的檢查站,我被N次問到﹕「你們是否要退出?」當我們抵達二號檢查站,男職員告訴我們﹕「離三號檢查站還有十公里,但那個站將於一小時半後關門,不如你們現在退出,坐我們的車一同離開?」

「退出?我們山長水遠由香港來,怎可能這麼早便上車退出?」其實我們也不算慢,十小時已走了超過三十六公里,怎樣計也可以在時限前完成,有什麼理由要我們現在上車?

見我們不想退出,這位哥哥便建議我們走捷徑﹕「不如你們直接去四號檢查站好了,這裏有路可以走過去,不要去三號檢查站啦!」「纒?走捷徑?唔係卦,坐十個小時飛機來比利時走捷徑?怎對得住我們的贊助人?」

我們花了兩小時走這十公里。抵達三號檢查站後,站長大喝﹕「Three minutes, three minutes。」連廁所也趕不及去、水也沒有時間補充、休息一會也不可以,我們有如被追殺的逃兵、如被趕走的喪家犬,不能停、只能一直向前走。

我們一直走下去,每到新的檢查站,都親睹印上樂施會標誌的橫額收起、帳篷及䒷苐逐個被拆卸,我們在空地上食西北風,站長嚴厲下令醫護人員,不要再替輪候的參加者按摩,及趕我們這些仍在休息的參加者離開,好讓檢查站在時限前關門大吉。

還記得在最後一個檢查站,我們都很累了,連拿水的力氣也沒有,但職員忙於收拾東西,終於有一名女職員倒了杯水給我,但她同時贈你一句﹕「竟然要我服侍你囉。」

心想﹕「大姐,不用這麼委屈呀?至少我們也籌了兩萬元給你們啦!你們一聲多謝也沒有,只是不斷嫌我阻住你們收工……」

我們以廿九小時三十分抵達終點,職員都在等法定時間結束,然後放工回家休息,終點幾近沒有人,只有空的香檳瓶、地上滿是的銀粉和彩帶,為勝利者而設的派對早已結束了。

謝謝比利時的樂施會,讓我明白原來毅行者成功捱到終點,也可以這麼無癮。

文 莊曉陽

「自由波」運動 開放公園草地

洋教師攻公園 放氣球爭自由
打動康文署研開放草地放寬球類活動
【明報專訊】香港公園限制多多,草地不准踐踏、球類活動免問,在港人心中或許早已習慣,然而一名由英國來港定居的教師David Biddlecombe卻看不慣,用一個個紅色健身球進攻公園草地,吸引了康文署的注意,更令後者研究進一步放寬公園限制及開放草地。David透露,康文署正與香港設計中心合作,短期內在兩個公園先行試驗,拆走不必要的欄柵,讓更多市民接觸草地,若反應理想,最快在2012年開始改動現有公園設計。

1996年,David初踏足香港,發現香港公園的限制不少,相對他兒時可以在英國公園隨處玩板球、踢足球是兩個極端,而種種限制亦令他想出一個實驗,嘗試改變這種限制多多的局面。

最快2012改動現有設計

2008年,David創立了「自由波」運動,首次於灣仔及魚涌的公園放上充滿氣的健身球,他就在旁邊觀察香港市民會怎樣玩,結果保安員愈是制止,來玩的人反而更多。如是者,David又在多個公園做同樣的實驗,終於引起了康文署的注意,去年康文署的高層官員主動邀約他見面,他形容當時的討論很有建設性。

「老人玩得很瘋狂」

他引述當時康文署高層透露,希望改變轄下公園管理,原則上贊同開放更多草地讓市民休憩,以及放寬球類活動。得到康文署的默許後,David在去年11月於沙田中央公園擺放了200個「自由波」,結果吸引了1歲到70歲的市民玩波,「有些老人玩得很瘋狂。」他同時亦訪問了69名市民,發現當中九成希望可以使用更多草地,64%受訪者則同意香港公園有太多規限。

今年4月,康文署在安排了一個工作坊,讓David與同道和一班公園場地經理分組討論,David對本報說,雖然高層提出原則上可以去除欄柵,只在有需要的地方設一些軟的欄柵(soft fence),然而在分組討論中,場地經理都認為欄柵有必要存在。

不過,康文署高層與David的商討還是有成果,David在他的網誌中透露,早前康文署再約他到沙田會面,提及會由兩名助理署長領導一個工作小組,研究重新設計公園欄柵以及禁止活動告示,包括將禁止告示改小。David又引述政府稱,原則上支持公園開放更多的多功能草地,以及放寬球類活動限制,並已找香港設計中心合作設計。第一個試驗計劃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於魚涌公園開展,之後又會在另一個公園作試驗,若試驗後部門能達到共識,會在2012年開始修改公園設計。

倡公眾討論 前線憂難執法

香港康樂事務職工總會主席張兆榮表示,如果署方要放寬公園規限,要先交由香港市民討論,因現時《遊樂場地規例》中,有些活動沒明文禁止,因此場地經理有較大酌情權,「例如法例沒講明草地不能打高爾夫球,怎麼辦?法例說有些草地可作休憩用途,前線同事很難執法,我們只能以不對其他人士騷擾或損害作為判斷原則。」張又坦言,現時不少公園由外判或新職員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他們很難了解酌情權應如何運用。康文署至昨晚截稿前未有回覆。

明報記者 周展鴻 黃靜雅

作家辦慈善宴

2.5萬購1.1公斤白松露
作家辦慈善宴
【明報專訊】今月剛拍賣、重達900克的白松露王以111萬元天價成交,遠在意大利亦有重達1.1公斤的白松露慈善競投,卻無人問津。主人以低價買回,剛巧本港飲食專欄作家Esther在場,仗義出價以2500歐元(約2.5萬港元)買下,並秉承慈善的理念,將於本周四晚舉辦慈善晚宴,免費送出白松露,善款將捐給香港保護兒童會。

從事飲食專欄作家逾十年的Esther(區碧玲),本月中前往意大利時,機緣巧合下跟隨松露獵人採摘松露,體會到當地人對大自然的尊重,「唔會亂掘,(掘後)會埋返個洞」,再在偶然下得悉有巨型白松露作慈善拍賣,抱湊熱鬧的心態參與其中。

善款捐保護兒童會

Esther說,白松露的主人打算將拍賣所得的善款捐給老人院及學校,惟競投反應冷淡,「無乜人買,叫3口價,結果自己(白松露主人)買返」,Esther慨嘆有白松露早前勁賣111萬元,但這個底價千多元歐元的白松露卻無人問津,故她以2500元歐元(約2.5萬港元)購下,當做好事,連同松露主人在拍賣會上競投出價的2100歐元(約2.1萬港元)一同捐給當地老人院。

自言並非「一百幾十萬家身家」的Esther,形容買下白松露是「白做一個月」,她指曾經有商業機構欲向她買下該松露,其朋友亦她賣出,惟Esther依然不動心,笑言「我都為食,想share happiness(分享快樂)同故事」,決定自辦慈善晚宴送出白松露,「自己食之餘,又可以做慈善」。

她在facebook宣布要辦白松露慈善晚宴,50個位在一晚內即爆滿。Esther說,扣除餐廳等其他開支,估計可捐出2萬元,另外她亦獲ASC酒商贊助當晚紅酒義賣,善款將全部捐給香港保護兒童會。

明報記者

婦女動力基金

民間基金批評
關愛基金短視
【明報專訊】關愛基金及香港仁愛基金有大財團助陣,銀彈以億元計,但其實民間也有小基金默默協助弱勢社群,好像「婦女動力基金」每年撥款數十萬元,推動十多個項目支持本地婦女權益。婦女動力基金主席金佩瑋批評︰「政府牽頭的關愛基金,把社會問題責任推給大商家,忽略政策討論及倡議工作,根本不應存在。」

撥款重視政策討論

婦女動力基金2004年成立,以定期撥款方式資助婦女服務及權益工作,受惠者包括受暴力侵犯的婦女、單親女性、家庭主婦及基層少女等。金佩瑋表示,基金沒有大財團捐款,主要靠荷蘭的婦女基金及教會捐款支持運作。婦女動力基金昨日舉行撥款簡介會,行政總監杜潔麗表示,審批項目撥款時重內容是否創新、能否帶出社會不同聲音。

過往受惠組織如同根社、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及婦女貧窮關注會等,受資助項目包括協助新來港婦女申請綜援及研究少女上網交友的心態等。她解釋,坊間的慈善基金甚少支持倡議工作及政策討論,基金反而非常看重,因為被忽略的社群可透過項目表達意見,甚至影響日後的政策研究,改善市民生活。

該基金去年撥款25萬元,支援9個婦女及少女的項目,平均每個項目受助款額為2萬至3萬多元。對於關愛基金及香港仁愛基金發動銀彈,金佩瑋表示,兩個基金以短期提供直接個人服務為主,削弱了慈善團體思考創作服務的空間,社會問題背後的癥結無人考究。

扶貧需教釣魚 非送魚

她批評政府牽頭的關愛基金角色不清,「政府應負責制定政策,但現在成立了基金,政策改善的問題卻避而不談,結果窮困的人無法在制度上脫貧。送貧窮人一條魚,倒不如教他如何釣魚!」

「社企是企業,非慈善家」

「社企是企業,非慈善家」
【明報專訊】55歲的Andreas,1988年開始建立「對話系列」,運作社會企業多年,他對社企有一套看法。Andreas認為社企顧名思義,應視為企業來營運,而非不切實際的慈善家(do-gooder)。

Andreas強調,社企財政上要能夠維持下去。他坦言,「對話系列」位於維也納及東京的場館有財政困難,而巴西及另一維也納場館更因投資者去世及不良營運而倒閉。至於香港的場館則營運有道,今年7月已取得收支平衡。

他說:「香港營運社企環境良好,東京場館更派人前來,向本港場館『偷師』,12月又準備前往印度推介對話系列。」

德社企盼延續「黑暗對話」精神

無聲對話學了解溝通
德社企盼延續「黑暗對話」精神
【明報專訊】今年2月起在港「落地生根」的德國社企「黑暗中對話」,運作多月來屢獲好評,它們準備再創新猷,創辦人之一Andreas Heinecke表示,除了明年1月試辦7個「無聲對話」(Dialogue in silence)工作坊,更準備延續「對話系列」到跨代及跨文化,令參者學習易地而處,互相了解。

失聰者帶領完成任務

「黑暗中對話」是由德國的Andreas Heinecke博士於1988年創辦,今年2月引入本港,參加者需在漆黑環境中,透過視障導賞員聲音導航,手執「盲公竹」穿梭場館及完成任務。Andreas說:「對話系列有兩個使命,一個是提倡傷殘者就業,我們已聘請30名失明人士;另一是利用黑暗,改變大眾對傷殘者的固有觀念。」

「無聲對話」1997年在德國法蘭克福成立,現時在全球14個城市設有體驗館。參加者戴上耳筒後,四周會變得寂靜無聲,他們會由失聰者帶領,完成不同任務,實現「無言溝通」。Andreas指黑暗及無聲「相同之下亦有不同」:「系列使命不變,但黑暗中對話是考驗參加者感知,無聲對話則是考驗參加者非口語的溝通。」

擬辦跨代跨文化對話

除黑暗及無聲外,Andreas又準備於下年4月在以色列引入「跨代對話」,未來更考慮「跨文化對話」。他表示:「引入跨代及跨文化對話是希望拉近長者與年輕人、我族與非我族裔的距離,令他們更加了解對方及持開放態度,對話系列會堅持是12人1組,以加強凝聚力。」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黃英琦稱,MaD 2011周年全會將於明年1月21至23日在葵青劇院舉行,屆時將於劇院搭建房間,提供7個「無聲對話」工作坊,帶領數百名參加者親身感受失聰人士處境。Andreas表示,他們將視乎工作坊成效,才決定是否將「無聲對話」長駐引入香港。

明報記者 林景輝

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社署5年收247街頭籌款投訴

社署5年收247街頭籌款投訴
【明報專訊】街頭籌款活動隨街可見,社署於2005年至2009年間,共收到247宗懷疑未經許可在公眾地方進行慈善籌款活動的投訴,經警方調查後,4宗被檢控及定罪。

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書面回應立法會議員石禮謙的提問時表示,目前慈善獎券活動牌照由影視處發出,公開籌款許可證則由社署發出,而在公眾地方籌款的攤檔則要取得食環署臨時小販牌照。

社署過去5年共收到247宗懷疑未經許可在公眾地方進行慈善籌款活動的投訴,因涉及的活動可能觸犯法例,故轉介警方跟進。而經警方調查後,共有4宗被檢控並最終被定罪。此外,影視處在同期共收到16宗有關街頭慈善籌款活動的投訴,其中9宗投訴成立。

張建宗指出,法改會正檢討有關香港慈善組織的法律及規管架構,包括規管街頭慈善籌款,他正研究其小組委員會擬備的公眾諮詢文件稿,計劃於來年上旬發布。

「香港仁愛香港」公布結果

李嘉誠加碼資助12愛港計劃
【明報專訊】李嘉誠基金會舉辦的「香港仁愛香港」集思公益計劃昨日公布結果,共有169個項目獲公眾投票選出,可獲資助金額近2600萬元,除這批獲公眾垂青的項目,李嘉誠更「情有獨鍾」12個支援基層、患病及在囚人士的項目,「加碼」撥款逾215萬元資助給他們,項目包括「超人」林超榮為住院病人表演棟篤笑、免費迪士尼一日遊等。

「香港仁愛香港」集思公益計劃是經3星期的投票後,逾7.4萬名市民投下21.1萬票,並在教育、醫療、文化、公益及其他共5個類別中,選出169個項目,資助金額近2586萬,而每個項目的資助金額由少於2.5萬元至30萬元不等。基金會決定推出第二輪計劃,並將於下月公布細節。

20萬供學校買LED電視體感遊戲裝置

據基金會網頁顯示,其中一項獲選項目由東涌天主教學校及天主教佑華小學籌辦的「孩子至愛——首創全天候電子體育課」,共獲得20萬元資助。項目主要是購買16台42吋LED電視機及16台體感遊戲裝置,為學生提供虛擬體育課。

除了169個獲選項目,有12個項目(見表)獲得李嘉誠本人垂青,額外撥出215.5萬元予以資助。而項目多支援基層、患病及在囚人士,如林超榮的「去醫院搞棟篤笑」、香港善導會為在囚人士的子女慶祝生日、元朗一所幼稚園購買電腦、防毒軟件、安裝幼稚園大門鐵閘及迪士尼免費一日遊等。

「李超人」賞識「林超人」

其中一個獲李嘉誠垂青的「超人」林超榮,他向基金會申請兩個項目,包括獲得資助的「去醫院搞棟篤笑」,以及落選的「與食家同桌」。林超榮估計,該項目投資少,效益大,因而獲李嘉誠的垂青,「在整個計劃中,沒有有關醫院的項目申請,或者他(李嘉誠)覺得過癮。」他估計「與食家同桌」落選的原因是﹕「或者計劃書寫得未夠grand(宏大)!」

林超榮說﹕「棟篤笑的主題以『幽默的力量』為主,讓住院的人面對逆境。」但他認為,項目最大的難度是與醫院合作,因院方認為會妨礙他們工作,他計劃與私家醫院合作,而他已打算在下一輪計劃再度「出擊」推出「愛心搬屋部隊」,為長者搬運大型家具。

香港對抗氣候變化聯盟

環團批港抗暖化獨沽減排
促政府推措施 助基層應對
【明報專訊】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下周一召開,港府早前就減排推出諮詢文件,訂下2020年將人均碳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27%至42%的目標,立法會及民間團體「香港對抗氣候變化聯盟」(CCCC)分別於明、後兩天舉行會議及公眾論壇,聽取市民意見。但樂施會指出,政府諮詢文件有嚴重缺陷,只顧減排,未提出適應氣候變化具體方案,例如協助戶外工作或居於板間房的市民面對突至的熱浪等,以減少因氣候變化帶來的傷亡。

坎昆氣候會議下周召開

樂施會政策倡議經理蘇培健指出,氣候變化影響全球,太平洋島國會因水位上升而淹沒,「法國2003年遭熱浪襲擊,令逾萬人死亡;氣候變化亦會令香港未來受極端天氣影響,弱勢社群抗暖化能力較弱,更是首當其衝」。

訂措施助應對熱浪天災

墨西哥坎昆氣候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是「適應」,蘇培健說,各國致力減排,長遠可紓緩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然而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早「超標」,極端天氣出現次數勢必愈加頻密,港府應「面對現實」,制訂措施以減少傷亡,不能只顧減排。

各國已就氣候變化制訂減排路線,當中發達國家分歧極大,因此國際早就坎昆會議設定共同減排目標方面早「打定輸數」。但各國已各自制訂適應方案,倫敦及紐約均有詳細評估氣候變化對當地影響,從而制訂應變措施,但港府的諮詢文件集中討論減排,僅在文件完結前,以6頁紙交代評估結果,顯示有8個範疇較易受氣候變化影響,分別是﹕生物多樣性及自然保育、建築環境及基礎設施、商業及工業、能源供應、金融服務、食物、衛生健康、水資源。

諮詢文件指出,本港因氣候變化的帶來影響,包括溫度上升令香港要增加空調和製冷方面的電力需求;因為水浸、山泥傾瀉、風災害、風暴潮及雷擊等引致資產損失;因雨量分佈不均令食水需求上升等,顧問認為港府應制訂適應策略,例如各種災害的應變計劃、提升基建設施標準、加強公眾教育等,但沒有擬訂推行的具體時間表。

港諮詢未訂具體措施

蘇培健指出,港府未有制訂具體應對氣候變化措施,除了基層市民首當其衝,一般市民亦會因酷熱天氣而支付更多電費,間接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化。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陳慧慧基金有限公司

陳延驊妻入稟向親女索償
2010年 11月 24日 中國窗
【香港商報訊】本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擁約250億港元身家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家族首度爆出「不和」,其妻女為錢反目,鬧上法庭。近年逐步執掌南豐集團的太子女陳慧慧,日前遭親母楊福和入稟狀告,指控陳慧慧在03年至05年分配家產時,向陳廷驊作出失實陳述及施以不當影響,要求她作出賠償及交代帳目。

指分配財產向父失實陳述

原告為南豐集團主席兼創辦人、「棉紗大王」陳廷驊(87歲)的妻子楊福和,被告則為二人所生的次女、現任南豐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陳慧慧(51歲)。

入稟狀指出,陳慧慧於2003年至2005年間,把父親陳廷驊的財產分配予母親、胞妹及她本人,以及處理母親和她自己的財產安排、信託成立等的時候,向父親作出失實陳述,并犯上錯誤、施加不當影響、違反合約及誠信,原告楊福和現要求女兒陳慧慧作出賠償、退還涉款及交出帳目。入稟狀僅得短短一頁紙,未有交代細節及涉案金額。

陳慧慧透過女兒發聲明

在案件曝光后,一直作風低調的陳慧慧,透過女兒張添珞發表「傳媒聲明」。「感謝傳媒朋友在這個艱難的時期表達您對我們的關心。本人代表家人對此事深感遺憾。」

聲明指出:「由於事件已經進入法律程序,本人不能作出評論,但重申這次事件屬我們家庭的是私人事務,與集團業務運作無關。」

確保事件無礙集團運作

「作為一間具規模的企業,我們擁有極穩定的專業管理團隊,而員工、商業夥伴和朋友對我們集團的穩定及商業活動皆非常有信心,我們肯定并會確保這次事件不會令集團的日常業務運作受到任何影響。」

聲明又指出,已特別成立「傳媒聯絡中心」,「所有傳媒查詢可以與我們的公關聯絡。我們將會盡快處理您的查詢」。

在「傳媒聲明」的附件,又附有介紹陳慧慧的簡介及近照,看來陳慧慧對案件回應頗為「準備充足」。

據附件介紹,陳慧慧自幼便跟隨父親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為集團開拓基業,她於2009年被任命為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董事總經理。「陳女士繼承父親的企業家才華,集團在她的領導之下業務蒸蒸日上」。

推動慈善事業不遺餘力

在介紹中,形容「陳女士除了在南豐集團內獲得卓越成就外,亦盡心盡力推動慈善事業,對社會公益貢獻良多。她為『陳廷驊基金會』的主席,該基金會乃由陳廷驊創立,陳女士一直協助父親為基金會工作。基金會成立目的為促進佛教信仰、教育、醫療、文化及扶貧等慈善事業。」「陳慧慧女士受到父親啟發,積極投入慈善工作,創辦了『陳慧慧基金有限公司』,更兼任為由她母親所成立的『陳楊福和基金有限公司』信託人。」

「陳女士分別為『上海總會』及『世界中華寧波總商會』名譽會長、『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名譽副理事長,亦為『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之一及董事會成員,以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0-11/24/content_2640223.htm

德望涉違規投資

德望學校涉違規買股票基金 (07:29)
立法會帳委全今開會,決定是否公開所有違規直資學校名單,據悉九龍老牌名校德望學校違規買股票和基金。

審計署上周狠批直資學校「混帳」10宗罪,教育局延至昨日向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交代所有違規直資學校名單。

帳委會上周五去信教育局,要求局方交代審計報告提及的違規直資學校名稱,教育局昨日給予回覆,正式交代整份違規直資學校名單。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由於審計報告內牽涉不止審計署到訪的4間學校,局方已向帳委會提供所有違規學校名單,供議員預備下周一的公開聆訊。

據悉,審計署在調查中查訪了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德望學校、德信中學和大埔三育中學4間直資學校,實地發現多項違規問題。

根據教育局指引,學校只能將儲備作定期或儲蓄存款,但據悉德望學校違規投資2800萬元於股票、4300萬元於基金,又在2008年向一間學校持有股權的公司貸款25.08萬元,借款公司至今年中仍欠學校20萬元。

該校同時違規使用政府經費,斥資4.2萬元租用土地興建犬舍養狗,防止非法入境者闖入校園,及花8400元作3名員工前往上海交流的交通費。德望副校長李耀文表示,待校董會商議後再作回應。

另一所被指違規的大埔三育中學,問題項目包括售賣物品超過教育局15%利潤上限,以及接受飯盒和校服供應商合共5.2萬元捐款等。校長余昌寧解釋,利潤超標項目只佔少數,包括每本售價2.5元的習作簿,整體而言學校出售的物品,利潤沒有違規,現時已調整售價。他又強調,捐款不是學校商業合作的條件。

至於德信中學,據悉學校在2008年填補一個副校長職級的空缺,以及聘用本學年新上任校長Peter Herbert時,沒有公開招聘,另與學校食物部和飯盒承辦商簽訂合約時,亦要求承辦商每年向學校捐款5.2萬元,為期5年共26萬元。

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指審計報告以會計角度批評部分直資校帳目問題是以偏概全,不贊成公開受審核的直資校名單,認為會影響校內師生。

(即時新聞)

政府山發展諮詢延長

政府山發展諮詢延長
林鄭稱可研究縮小
【明報專訊】多個團體要求政府保留中環政府總部西座,不要將之拆卸重建為32層寫字樓和地底商場,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強調政府不是「恨」錢,若大家認為商場發展規模太大,政府可研究縮小,她更指出,政府山是嚴肅的地方,未必適合做一般名牌商場,可研究做一些公眾用途,突顯政府山特殊意義。她又稱,諮詢期會由下月初延長至下月底。

多個團體促保留西座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公聽會,多個保育團體、關注規劃團體均要求保留西座,建築師學會會長鄺心怡支持重建政府山,但認為政府適宜把計劃從保育中環項目剔出,以重建項目再作諮詢,並交代是否因財政壓力而要重建,而非保育西座。有建造業總工會代表則要求重建,讓工人有工開。

林鄭月娥強調,現時仍在公眾諮詢,她會有空間改動計劃,強調政府不會因為政府山不賣地而崩潰,「我不是恨錢,我們都想做好,想配合保育理念」。她說,若有人認為發展規模過大,政府可以考慮建商場的問題,例如可考慮是否有些樓面作公眾用途、公民社會用途。

她說﹕「我愈來愈有同感,這地方那麼嚴肅,未來中座和東座作律政司署,彰顯法治,(西座)未必適合做一個一般商場,特別是名牌商場。」

陳廷驊

南豐陳廷驊家族爆爭產
妻告幼女誤導父親轉移財產
【明報專訊】香港十大富豪之一、身家估計高達數百億元的南豐集團主席陳廷驊,其妻子楊福和日前入稟高院控告幼女陳慧慧,指她在2003年至2005年間曾誤導父親,以致造成家族財產轉移。陳慧慧的女兒於晚上發表聲明,代表家人表達遺憾,強調事件屬於家庭私人事務,與集團業務運作無關。

原訴人楊福和(原名楊福娥)由高偉紳律師行入稟高院控告女兒陳慧慧,入稟狀披露的資料極為有限,只籠統地指控陳慧慧於2003至2005年期間,曾作出誤導、不當影響或違反合約及信託責任,包括向其父親陳廷驊作出虛假陳述,導致財產轉移及成立了信託,雖然入稟狀無清楚點明,但估計有關財產調動極可能與陳廷驊的財產分配安排有關。

陳慧慧女﹕家族事 與集團無關

已成為南豐集團新任掌舵人的陳慧慧,其女兒張添珞於昨晚透過公關公司發表聲明,代表家人對事件表示深感遺憾。她表示,由於事件已經進入法律程序,她不能作出評論,重申事件屬家庭私人事務,與集團業務無關,並保證事件不會令集團的日常業務運作受到任何影響。

陳廷驊退隱 幼女掌南豐

有「棉紗大王」之稱的陳廷驊,近年極少於公開場合露面,於2008年更辭任集團旗艦南豐發展的董事,只留任集團主席一職。陳廷驊與妻子楊福和有兩名女兒,大女陳慧芳早年經常陪伴父親現身賣地場合,但她並無於南豐集團擔任職位,只有為母親成立的陳楊福和基金及福和基金擔任董事;相反,陳慧慧與夫婿及子女均有加入南豐管理層,而近年逐步接班成為南豐集團新掌舵人,包括擔任南豐發展執行董事、南豐紡織董事、晉業及寶登建築執行董事等,亦擔任其父親成立的慈善基金陳廷驊基金會主席。

棉紗大王白手興家 港富豪榜第八

福布斯(Forbes)今年的香港富豪榜上,陳廷驊名列第八,估計其身家有18億美元(140億港元),由於南豐為私人公司,其市值一直未曾公開,但粗略計算南豐的資產值,加上南豐絕大部分股份由陳廷驊個人擁有,陳的身家應不止此數。現年87歲的陳廷驊,於1923年出生於浙江鄞縣,少年離家到上海謀生,20多歲已在上海及寧波的3間公司擔任總經理。1949年,陳廷驊移居香港,並於1954年創立南豐紡織有限公司生產棉紗,紗廠的資產值在6年內增加10倍,成為本地生產量最高的紗廠。1969年,紗廠進行了架構重整,成立南豐聯合紡織,並於1970年上市,成為南豐紡織、南豐二廠、錦豐製衣廠之控股公司,陳廷驊亦被稱為「棉紗大王」。

篤信佛教的陳廷驊,多年來一直投入慈善活動,早於1970年就成立陳廷驊基金會,捐助醫療、教育及福利項目,同時弘揚佛學。他曾先後出任多項公職,包括第一屆行政長官推選委員會成員、明天會更好基金信託委員會成員,並擔任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副主席。

Tuesday, November 23, 2010

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

家長:教局助聽器質劣礙學習
六成聽障童棄用 團體指浪費

(明報)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教育局一直有為聽障學童提供助聽器,惟一項調查顯示,逾六成聽障學生沒有使用由教育局派發的助聽器,當中尤以極度嚴重聽力受損學生的捨用情况最多。學童家長認為助聽器質素差,雜音及噪音過大,嚴重影響子女學習。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主席莫美寧,建議教育局提高所提供的助聽器質素,並直接資助家長選用最合適子女的助聽器。

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於今年8月訪問100名聽障學生家長,發現不足一成家長滿意教育局提供助聽器的性能。現時由教育局提供的助聽器,屬最廉價的經濟級及中級,一般價值5000至7000多元,高級助聽器則需近2萬元。

外判價低者得 只發舊式助聽器

有聽障學生指出,教局助聽器雜音多、噪音大,聲音有時會斷斷續續,影響學習及社交活動,中度嚴重聽障的中四學生黃大川便自言因此漸漸無心向學,「起初聽不明白會問老師,後來也放棄了」。現時他改戴由慈善基金所贈送的高級助聽器,學業成績才得以改善。

教育局已將為學童提供助聽器的服務外判,供應商一直以投標方式選出。聽力學家黃建威指出,現時局方派發的助聽器僅得兩三款,「由於投標一向是『價低者得』,故供應商即使有新型號的助聽器,也只會向學童提供舊式的」。他表示,助聽器的嚴重雜音或會引起學童不適,如頭痛、嘔吐等。

家長促改直接資助購買

莫美寧指出,教育局提供助聽器,聽障學童卻大都「得物無所用」,是浪費資源,「政府錯用資源,只會令學生在校受苦,錯過學習的黃金機會」。她建議教育局提升助聽器質素,並放棄現時以外判方式投標選取供應商的做法,改為直接資助家長為子女購買最合適的助聽器。

教育局回應表示,現時所提供的助聽器均經其聽力專家嚴格篩選,供應商亦有聘請聽力學家,就學童的聽力作出評估、調校及跟進等;如助聽器未能發揮應有效能,家長可向供應商要求調校等服務。教育局又指會按助聽器的科技發展,定期檢討及提升助聽器的規格,確保助聽器符合學生需要。

華裔少女創社企助窮國供電

華裔少女創社企助窮國供電
15歲發明智慧架 提升太陽能效能
【明報專訊】15歲的少女會做些什麼?行街?拍拖?還是埋頭苦幹努力讀書?在加拿大出生的華裔少女符芳穎(Eden Full)15歲時發明了能提高太陽能輸出功率達四成的「智慧架」,成本只需10美元(約78港元),乃傳統太陽能架成本的六十分之一。她去年更獨自創立一間社企,目標將太陽能帶到發展中國家,為貧困村落供電。

金屬片竹製 成本10美元

太陽能並不是新科技,但由於安裝及保養價錢不菲,且安裝太陽能系統亦受到地理位置等條件的限制,故即使太陽能屬較乾淨的再生能源,至今仍未十分普及。現年18歲、一直鍾情於科學及太陽能的Eden,在加國土生土長,笑指約10歲時覺得太陽能「夠酷」和獨特,故此對太陽能科技產生興趣,她小小年紀已參加不同的科學展覽,過程中遇到不同的人,更令她覺得科技可以改變世界。

隨太陽移動不需電力

滿腦子不同大大小小構思的Eden,並沒有只沉醉在她的科學世界,她了解到世上有數以億計的發展中國家人民沒有電力,傳統的太陽能架價格高達約600美元,保養費亦不便宜,限制了這些鄉郊地方引入太陽能作為能源,故此認為有需要有一個更簡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經過不斷的嘗試,Eden在15歲時利用雙層金屬片及竹創造出太陽能智慧架,成本只需10美元,除了大大減低價錢外,這個智慧架亦不需消耗電力便可令太陽能板跟隨太陽移動,令輸出功率增加四成。

到肯尼亞鄉村設太陽能電站

Eden現時除了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機械工程二年級的學生外,更是一名社會企業家,去年創立Roseicollis Technologies,透過資助及與其他現有的太陽能機構合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鄉郊地區安裝太陽能設施,提供電力改善他們的生活。她稱﹕「簡單的科技,應該令更多人接觸得到,發揮更大作用。」

Eden今年更首次踏出加國,先後出發到印度及肯尼亞,將她的發明帶往異鄉,在兩條村落安裝太陽能充電站,令約350人可以受惠。

她憶述最難忘在肯尼亞「將太陽能板等交給當地人,他們圍住我們,小孩很雀躍,覺得自己做一些有人關心、重要的事情」。

直資辦學團體 私校轉非牟利

直資轉非牟利等足11年
地利亞:5校早按要求辦手續
【明報專訊】審計署上周發表報告狠批直資學校管理不善,當中提及5所學校由私校轉營為直資後,11年來一直未轉為非牟利團體。本報查證後,確定有關學校是地利亞教育機構於觀塘和美孚的5所中學,辦學團體指出,11年來一直與教育局合作,辦理轉型非牟利學校的手續,對於遲遲未能完成程序感到無奈。

政府1991年起推出直接資助計劃,至1999年停止接受私校申請,但容許已提出申請的私校以1年時間轉為非牟利學校。除地利亞教育機構的5所學校,同期申請加入直資的私校包括伯裘書院、惠僑英文中學,兩校現時均已成為非牟利團體。

地利亞教育機構校董左筱霞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99年已為觀塘協和街、月華街、美孚吉利徑和百老匯街4所分校申請轉為直資,翌年再申請把觀塘利瑪竇分校轉為直資。她表示,一直按教育局要求辦理手續,包括為5所學校成立非牟利有限公司,其間一直以非牟利形式運作。5所學校去年中一至中三免學費,中四至中七每年學費3000元。

伯裘同期申請只需1年

她表示,對於由牟利轉非牟利的程序長達11年感到無奈,幸而近日獲教育局通知,快將批出申請,希望能盡快完成手續。

審計報告指出,教育局在2005年參考地政總署和律政司意見後,向5所學校提出解決方案並獲接納,但至今年6月仍未落實執行。

同期轉型直資的元朗伯裘書院校長譚萬鈞指出,學校當年申請轉為非牟利只需約1年,估計地利亞學校有難以解決的法律問題。

針對外界關注5所地利亞學校在收取政府每年每人約3萬元資助之外能否賺取學費,譚萬鈞稱,要視乎個別學校教師薪酬而定,伯裘書院每年學費1800至4800元,只能保持收支平衝。

直資校議會成立監管財務小組

教育局發言人稱,對事件的回應已載錄於報告,在下周立法會帳目委員會開會前,不會就個別事件再作評論。根據審計報告,教育局已釐清有關程序和更改營辦權的事宜,會繼續解決辦學團體需修訂組織章程大綱和章程細則等問題。

另外,直資學校議會昨就審計報告發出聲明,表示對報告建議採積極態度,已自發成立「直資學校之監管及財務審計」事宜工作小組,邀請教育局人員作顧問,改進學校管理。

明報記者 蕭輝浩

做善事背後的原因

做善事遭質疑
龔仁心稱不公
【明報專訊】華懋慈善基金主席龔仁心昨日出席仁愛堂舉辦的兩岸四地論壇,談到對慈善的看法,他不點名回應坊間對關愛基金的批評,指做善事是好事,不必要知道做善事背後的原因,「每次都質疑(做善事)背後的原因,很不公平」。

11個民間團體昨日舉行發布會,批評關愛基金由民政局主導,令福利淪為政治工具。有團體批評特首一方面承認社會保障安全網有漏洞,需設立關愛基金,卻不立即修補安全網,變相將基本福利保障倒退至施捨層面,「除了為富人套上光環外,整個社會以至個人均是輸家」。

「慈善消貧富懸殊不現實」

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張國柱昨日出席一個民間團體會議聽取意見,他認為關愛基金目的是解決基層燃眉之急,並非第二個安全網,運作必須保持透明,宜設立熱線電話讓市民表達意見。據了解,關愛基金首次會議將於12月初舉行,內容未定。龔仁心在仁愛堂的論壇上表示,做善事對建立和諧社會有一定作用,做善事可補政策不足。他舉例,慈善能紓緩貧富懸殊問題,令矛盾不會激化,但他直言:「單靠慈善解決貧富懸殊是不現實。」

世界巨富「股神」巴菲特、微軟總裁蓋茨早前到北京舉辦「慈善晚宴」,邀請50名中國富豪參加。龔仁心昨日表示,兩人到中國可吸引大家對慈善的注意及討論,「可推進內地的慈善,對需要幫助的人獲益良多」。

內地NGO生存狀況

趙案突顯官商與維權對立
清華學者分析
【明報專訊】趙連海案引起廣泛關注,有內地社會學者認為,趙案集中體現了「官商結盟」後,他們與維權人士產生對立狀態;維權行動是維權人士與多股力量間的智慧對比和博弈中,嘗試尋找突破口的一個過程。

清華大學NGO(非政府組職)研究所首任所長、公民社會管理學者王名從事NGO研究工作10多年,他的研究表明,自從改革開放打破了國家體制對經濟的壟斷後,政府財政能提供的規模愈來愈小,國家已從公共生活多個方面撤退,社會同時湧現了大批體制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於是催生了NGO填補這一真空。他認為,內地NGO的生存狀況總體上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仍缺乏理想法律環境。

補體制缺漏 法律未認可

趙連海創立的「結石寶寶之家」,一直都沒有正式註冊獲得法律認可,而這在內地NGO情中,不是少數。據王名的研究,由於註冊門檻過高,大部分NGO實際上並未獲得法律的認可和保障,成為NGO發展的瓶頸。他指出,不少民間維權組織至今仍然難以擺脫「政治敏感」這一帽子,因而其正常活動仍會受到黨政機關的額外監管。

王名認為,趙連海一案體現了官商結盟後,與維權組織產生一種對立。他表示,維權行動是維權組織或個人與不同力量之間的對比和博弈,維權人士要學會在不同力量中尋找突破口。目前網絡等媒體都給維權行動給予了便利,能讓維權人士向各方力量施壓。

王名說,近年來NGO的生存環境內的「局部衝突」,與近年國內政治、經濟方面的國進民退有關係。近年國內媒體頻頻提及國進民退一詞,泛指國有經濟市場份額的擴大,和政府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參與和監管程度的上升。

明報記者 麥俊

Monday, November 22, 2010

Maiti Nepal 尼泊爾母親之家

「性奴救星」封年度英雄
17年救逾1.2萬尼泊爾婦孺出火坑
【明報專訊】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主辦的「CNN年度英雄」全球網民票選,經8周投票後,周末公布結果,由61歲尼泊爾婦人科伊勒拉獲得殊榮。17年來,她率領組織「Maiti Nepal」共解救幫助了超過1.2萬名被販賣到妓院作性奴的尼泊爾婦女和兒童。她在獲獎後表示,販賣人口是「令人髮指的罪行」,是「人性的恥辱」。「我請求每個人與我一道,創建一個沒有販賣人口的社會。我們需要為我們所有的女兒這樣做」。

獲列入「CNN年度英雄」(CNN Hero of the Year)十強的人士,每人都可獲得2.5萬美元(約19.4萬港元)獎金,作為第一的科伊勒拉(Anuradha Koirala),更將額外獲得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繼續推展其拯救女孩出火坑的事業。十強之中,其餘9人在向弱勢社群提供人道主義救助上,同樣作出了傑出貢獻。

家暴過來人開創人道事業

自1993年起,通過與警方合作突擊搜查妓院和在印度尼泊爾邊境巡邏,科伊勒拉及其組織,將千計女孩從被反覆強姦、受虐和被囚禁地獄中解救出來,她幫助了超過1.2萬名婦女和兒童。回首過去,原來是她自己的不幸經歷,讓她開始了這項人道事業。她年輕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尼泊爾一所小學教英文。但當她的另一半開始對她施以家暴,她生活的「目的和責任也徹底改變了」。

科伊勒拉回憶說:「我每天都被毆打。之後我3次流產,我認為是由於被打。日子非常艱難,因為那些日子裏我不知道去哪裏報告,去向誰訴說」。分手後,她從每月100美元(約775港元)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開了一間零售小商店,僱用和支持「性奴販賣」和家庭暴力的受害女性。到了1990年代初,要求幫助的女性數量愈來愈多,促使她創辦了「Maiti Nepal」來為她們做更多事。

創庇護所收容被拐賣弱女

「Maiti」大致可譯成「母親之家」。這一組織在尼泊爾和印度許多地方都有辦事處,但主陣地還是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美國國務院稱,每年有1萬至1.5萬尼泊爾婦女,被販賣到印度當性奴。科伊勒拉稱,從妓院獲救的女孩們,很多都身無分文,還患上性病,有些還有了身孕或帶小孩,「精神被弄垮」。

「當女孩子們最初來到『Maiti Nepal』,我們從不會問她們問題。我們讓她們順其自然,讓她們玩樂、跳舞、散步、與朋友交談。她們起初有些害怕,但最終她們都會親自來與我們交談」。組織向她們免費提供醫療救治、心理和法律輔導,以及協助她們向法院提控。她們當中許多人在康復後,都留下來繼續幫助後來者,有些女孩也能夠回到家人身邊,儘管一些染上愛滋病的女孩仍被社區排斥。

CNN

Sunday, November 21, 2010

防虐兒會:中港家庭求助增

防虐兒會:中港家庭求助增
【明報專訊】中港婚姻數目增加,新移民父母遇上管教子女問題,亦相應上升。防止虐待兒童會昨日公布2009/10年度年報,表示求助熱線過去一年收到10宗來自中國大陸的求助個案,總幹事雷張慎佳表示,近5年新移民父母求助個案數字龐大,值得政府反思。

貧窮跨境家庭屬高危

雷張慎佳指出,防止虐兒會近5年來接到的新移民父母求助數字龐大,而近年內地熱線求助數字維持10宗左右。另外,由於內地來港父母不認識本港兒童保護法例,或會以羞辱方式管教,而施虐者大多為30歲以上,當中以貧窮、跨境家庭為高危,她說﹕「由於中港兩地家庭的照顧者不穩定,或需要較大適應力,家庭摩擦會相應增多。」

來自內地、曾接受防止虐兒會服務的陳女士和黃女士均指出,她們以往傾向以內地管教方式管教子女。陳女士說,把子女獨留在家一段時間,在大陸來說沒有問題;黃女士則表示,以往管教子女時若心情不佳,會選擇打兒子手板,但她們現時都明白過度體罰的嚴重性。

防止虐兒會去年度收到876個熱線求助,以管教問題(32.9%)和身體虐待(18.3%)為主,略高於近年數字。其中58%熱線求助由家庭成員舉報,115個求助是由專業人士舉報,只佔13.1%,比去年整體873個個案中的153個(17.5%)少。雷張慎佳強調,虐兒個案通常不會有即時傷害,醫生、社工等專業人士應有更敏銳觸覺,以便及早關注及發現問題。
雷張慎佳退休
仍盼多人捐錢
【明報專訊】講起香港保護兒童機構,當然唔少得防止虐待兒童會。1979年創會已經度做、今年59歲總幹事雷張慎佳,噚日宣布會明年3月退下火線。雷太同Emily講,佢仍然會幫手籌備炮台山新總部,仲會落力籌裝修錢,直至退休咁話。

雷太話,由於家總部地方不足,搞到房間唔可以長時間用;加上將來會發展家長、青少年教育等預防強化工作,所以佢將原本請多人錢,用買炮台山木星街2000呎會址。不過家就仲未裝修,佢希望多人捐錢,就可以早入伙。

籲助新總部裝修

雷太又同Emily透露,負責挑選下任總幹事執行委員會已經登報紙請人,好快就會邀請候選人見面,揀到合適人選就會公布。

雷太話而家仲未諗退休後大計,不過Emily可以肯定係,佢一定有更多時間陪屋企人。

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直資校混帳 審計轟十罪

直資校混帳 審計轟十罪
真道書院校長涉千萬校款置業
【明報專訊】現時家長對直資學校趨之若鶩,寧願節衣縮食也甘願為子女繳付巨額學費,不過,審計署深入調查全港直資學校後發現「十宗罪」,每年豪花數以億元計學費收入作非教學用途,包括有學校一擲7100萬元投資股票,另一方面卻剋扣學生獎學金,侵吞慈善籌款收入和公帑利息等。

據了解,將軍澳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涉及花費千萬元購入物業作宿舍、繞過校董會招待1000名內地校長到港培訓、沒有公開聘請員工「3宗罪」。本報記者昨在真道書院門外,向校方查詢求證,但至晚上仍未獲回應。該校職員向記者表示,丘日謙校長仍須理解審計報告內容,暫不會回應事件。

涉買樓校長﹕暫不回應

現時全港有72所直資學校,共有近7萬學生入讀,以全年學費平均約4萬元計算,每年學費收入估計多達28億元,連同24.2億元政府資助,每年總額近53億元。審計署昨發表審計報告,指出全港72所直資學校在行政和帳目上存在嚴重問題(詳見附表)。教育局表示接納報告,日後加強監察直資學校,必要時向違規學校發警告信,甚至終止直資學校資格。

教局﹕倘嚴重取消資格

據了解,在十宗罪中,將軍澳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涉及購買物業、胡亂花費、任人唯親等。該校在2006至09年間,動用1000萬元學費及捐款等收入購買3項物業,其中一個物業,在未經校董會批准下,於2006年8月以校監及校長名義註冊買入,校方在7個月後、即2007年3月才獲校董會事後批准,校董會一直要求將該物業盡快移交校董會,但至今仍未移交。報告指,2人以信託人身分管理3項物業,但信託聲明從未在土地註冊處註冊,也沒有將業權歸還校董會。

校董促移交業權不果

真道書院同時涉及其他2項罪名,包括自2009年10月起,未得校董會同意,安排1000名內地校長來港接受1星期免費培訓,至今年5月已用去學校15萬元儲備。同時,該校在08和09年聘請36名員工時,沒有公開招聘和遴選,包括聘請3名學校顧問時沒按程序招標和取得校董會批准,也沒有與他們簽約。

川震善款扣起16萬

審計署調查期間,曾審查教育局文件和探訪4所學校,發現不少學校帳目混亂,有學校在08年四川地震得55萬元善款,學校扣起其中16萬元。部分學校涉擅自動用政府經費,繳付510萬捐款和410萬元稅款,有學校花3萬元辦員工周年晚宴、4萬元租地建犬舍養狗防賊。另有學校未得教育局批准,自行為學生提供校巴服務和售賣飯盒、校服、課本等,利潤由20%至150%,遠超教育局許可的15%上限。

部分直資學校加學費時卻向家長虛報財政狀,例如以預計儲備只有4.5萬元為由,要求加學費,最終實際儲備卻高達3170萬元,其中1所學校更坐擁2.2億元巨額儲備。另外,審計署揭發有33%學校撥作學費減免的收入較教育局要求為低,其中1所學校更剋扣300萬元獎學金,同時批評部分學校的助學金要求過於嚴苛。

校董沒申報利益制度

至於行政方面,審計署批評6所學校沒有家長及教師校董,另有學校的校董會成員出席率偏低,也沒有利益申報制度。此外,報告揭發有5所接受政府資助的直資學校,在過去10年一直未能由牟利轉為非牟利,另有1所國際學校違規成為直資領取政府資助。據了解,該校是沙田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

對於審計署的批評,直資學校議會副主席陳偉佳認為是個別學校問題,未來希望能改善問題,並會在本周五開會討論事件。

直接資助計劃學校的管治及行政

清水灣3層村屋
4年升值至千萬
【明報專訊】審計報告不點名揭發有直資學校校長,未經校董會批准,動用1000萬元學校儲備買3項物業,消息指該人為將軍澳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校長丘日謙。

06年600萬購入

本報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丘日謙與胡明添牧師以分佔一半業權的方式,於2006年8月,以600萬元購入清水灣大坳門106號全幢村屋,4年間估計升值六成至1000萬元,另購入兩間共值200多萬的居屋,與審計報告內容合。

丘日謙為資深中學校長,於1988至2001年任職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校長,03年成為真道書院創校校長。他一向善於招聘教育界強人加入,包括前教院副校長彭敬慈09年出任該校學術部主任,該校其他資深教職員包括曾任教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副系主任22年的袁仲池,以及另一資深退休校長雷其昌等。

本報記者昨到丘日謙的西貢物業外觀察,該物業屬3層高的單幢式洋樓,旁邊亦有其他洋樓連在一起,儼如度假屋。住在隔壁的王先生形容,「間屋一年到晚無人住」,只是閒時有看更經過,及每逢節日有不同國籍的神職人員寄宿,「試過最多一行20人,多數住兩星期就走」。該區代理指出,該屋面積2100方呎,雖沒有海景,但現時市值亦已升至約1000萬元,市值租金可達4萬元。

另偕校監購兩居屋

另外,丘日謙亦與真道書院校監陸幸泉牧師,同樣以分佔一半業權的方式,分別於2008年11月及09年10月,以128萬及126.8萬元,於自由市場(已補地價)購入真道書院附近的彩明苑A座彩楊閣兩個658方呎單位。

直接資助計劃學校的管治及行政
網址:第一章 教育局 直接資助計劃的管理、第二章 教育局 直接資助計劃學校的管治及行政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社區共享基金資助個案偏低

社區共享基金資助個案偏低 (13:05)
審計署報告發現,政府設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個案大大落後於預期,申請及推行計劃困難。

社區投資共享共於於2002年成立,擁有3億元資金。基金向合資格的機構(包括福利機構、教育機構及私人公司)提供種子基金,用以資助促進社會資本發展的計劃。基金由基金委員會監督,負責批核撥款申請及監察受資助計劃的成效。共金截至今年6月,已批准213項計劃涉及撥款總額為2.12億元。

在2002年,政府預期基金每年可資助約400宗申請。然而,審計署發現,基金由2002年4月至今年6月僅收到943份申請。部分受資助者告知審計署,他們在申請基金撥款或推行基金計劃時遇到困難。

審計署建議基金應監察申請數目及鼓勵更多合資格機構申請基金撥款。基金亦應提供有效的指引及支援,協助受資助者解決問題及改善計劃的表現。

審計署批評,計劃的持續發展基金的原意是支持長遠來說可持續發展的計劃。然而,計劃的持續發展在評審基金申請時所採用的評分制度的比重,只佔10%。

審計署建議基金應定期檢討基金申請評分制度的比重,以確保有關比重能反映計劃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即時新聞)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社企素食餐廳「樂農」

社企食齋 好味又幫人
【明報專訊】如果社會企業搞得好,其實可以幫到唔少人,所以特首辦主任譚志源(Raymond)、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同業務總監蔡海偉噚日特別去全港第一間社企素食餐廳——「樂農」(Happy Veggies)捧場,仲叫「豆芽三傑」、「咕嚕古菇」呢名字咁特別特色菜。

請聽障人士做店員

「樂農」標榜唔用味精,因此食客可食到瓜菜原味;餐廳仲有唔少店員係透過「龍耳社」招聘聽障人士,以協助弱勢社群就業謀生。

在生活中尋找公平點




在生活中尋找公平點
阮耀啟 2010年11月
大約在半年前到英國牛津出席會議,旅程其中一個得著,是見識到公平貿易運動於當地的發展狀況。

去英國是要出席由Skoll Foundation所舉辦關於社會創新的年度會議,主辦機構於午餐及茶點時間供應公平貿易食品和飲料,可説是意料中事;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我入住的小旅館(我住的是一所小小的Bed and Breakfast)都採用了好些公平貿易產品(如咖啡、食糖等),似乎旅館主人亦是公平貿易的支持者。

在會議空檔期間於牛津的街頭漫無目的散步,無意間發現到一所由義工營運專門銷售公平貿易產品的商店。當店員得知我對公平貿易運動非常有興趣之後,她非常禮貌地向我解釋商店的運作情況以及一般支持公平貿易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小小的店舖原來由教會廉價出租,一衆擁護良心消費的牛津市市民讓店舖可以成功的營運下來。

回到Skoll Foundation的會議中,其中一個環節是介紹一些傑出的社會創業家及他們的工作,當中包括一位於非洲農村大力推動公平貿易運動,協助貧窮農戶改善生計的年青社會創業家。我完全拜服那一位年青社會創業家的幹勁與才能,幫助為數不少的窮農脫貧,但再想深一層,公平貿易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社會創業家的努力之外,實有賴一衆支持公平貿易的消費者的鼎力支持。

沒有消費者的支持,公平貿易運動是沒有可能成功。

* * *
公平點是一所在本港推動公平貿易的組織,我第一次正式跟它接觸,是於今年年初協助安排一位熱心推動社會企業發展的海外年青友人到公平點位於佐敦的小店及寫字樓探訪,藉此結識了公平點優良的工作團隊。其後我又介紹了一位任職教育界的設計師友人,找來一班唸設計的同學們幫助公平點在品牌定位、產品設計及推廣銷售等各方面做功夫,自己更糊裡糊塗當上了組織顧問。

其實多年來都知道公平點的工作,也是公平點的顧客,但這一年來跟公平點有了深入接觸之後,才讓我發現要在都市生活中尋找一個「公平點」原來絕不容易。生活在香港這個高度都市化的資本主義“自由”社會,市塲上的貨品種類繁多,我們好像有很多選擇,然而公平貿易運動卻讓我們清楚看到,置身於香港這個資本壟斷的經濟體系,我們不單毫不自由,其實很多時候更在有意無意間變成了剝削生產者的幫凶。要在生活中尋找一個公平點,除了要身體力行支持公平貿易運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切切實實的改變生活態度,反對剝削,重建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倫理關係,這樣我們才可免於不經意跌進“消費”公平貿易的迷思之中。

在公平點迎接成立五周年之際,讓我們繼續支持公平點的工作,並一起努力尋找生活的公平點!

英擬定期發表國民幸福指數

英擬定期發表國民幸福指數 (09:04)
英國政府準備調查國民有多麼幸福,並將結果定期發表。這將使其成為正式按期檢測公民幸福感的首個國家。

政府表示,對英國家庭幸福感的調查,明年春天就可能開始。

英國首相卡梅倫非常重視幸福指數。2005年他當上保守黨領袖後,就曾說過,政府不僅要關注GDP,而且要關注民眾總體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法國和加拿大也準備對國民做類似的調查。而且檢測國民幸福感的設想,也得到了兩位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和阿馬蒂亞森的鼎力支持。

這兩位經濟學家都認為,應該用國民總體幸福感,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進步的指標。

不過,英國政府目前並沒有透露,它將如何具體進行這一「幸福感」的測驗。

而且,正當英國面臨大規模削減開支和經濟不確定前景之際,也有政府官員質疑,目前調查幸福感,是否時機恰當。

(英國廣播公司)

Monday, November 15, 2010

遙距義工

遙距義工 足不出戶助人
【明報專訊】傳統慈善團體多將服務對象需要放在首位,相反,新世代義工則較重義務工作與自己興趣和職業需要是否匹配。

義務工作發展局主席李澤培認為,其實義工的感受亦不能忽略,要打動更多港人做義工,要先了解他們為何不做義工。

為義工找合興趣工作

根據義工局調查,大部分人不做義工的原因,主要是沒興趣,其次是沒時間,故此每當有人應徵當義工,義工局會先了解其興趣然後作合適配對。李澤培說,其實即使有家室或身兼多職,也可足不出戶當義工,近年新興遙距義工,透過提供網上培訓、翻譯等無償工作助人,「做一小時或一年也是做義工,除非有家庭或打三份工,否則很難會完全沒時間」。

義工局未來會強化獎勵制度,以肯定義工的工作和社會認同,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同時冀能持續作大型調查,緊貼本港義務工作情,定出發展策略。

年滿15歲市民可參加義工團
【明報專訊】義務工作發展局其中一項重點服務是義工轉介服務,撮合義工和服務機構。任何年滿15歲、有興趣當義工的市民均可加入「香港義工團」,6至14歲同樣可參加,但須家長同意。申請人可提出有興趣服務的對象、服務地區、服務類別及時間等,詳情可瀏覽www.avs.org.hk/referral/cht/

義工局40周年

家長逼港青為名校當義工
【明報專訊】40年來一手撮合無數慈善團體和義工的義務工作發展局,其主席李澤培同意港人較功利,曾聽聞有家長為求子女獲名校垂青,強迫他們當義工。不過他直言,不會把「為學業」不惜當義工的年輕人拒諸門外,「概念當然不正確,但始終做了好事,有好結果」。

義工局40周年 從社區到國際

成立於1970年的義務工作發展局邁向40周年,見證本港義工隨社會發展轉變,主席李澤培舉例,在該局成立之初的「穿膠花」年代,港人做義工,主要是照顧鄰居的孩子、老人善終服務等倫理和福利工作。隨香港經濟結構轉變,都市人早出晚歸,生活圈子走出居住的社區,甚至走向國際,義務工作也變得國際化,並擴展至文化、體育等範疇,如2005年在港舉辦的世貿部長級會議、去年的東亞運,義工局便安排逾5000名港人當義工。

義工局主席:不會拒諸門外

近年新高中學制設「另類學習」部分,當義工被視為爭學分的「另類」途徑,有家長為求子女獲名校垂青,強迫他們當義工,部分大學收生時亦看重申請人的社區服務經驗。李澤培表示對此亦有聽聞,慨嘆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不要令人覺得做義工是一種交易,應把學分視作額外得益」。

不過,李澤培表明,即使碰到年輕人打正旗號「為學業」當義工,也不會將他們拒諸門外,而是從旁勸導,灌輸當義工的真正意義,「概念當然不正確,但始終做了好事,有好結果」。李澤培又表示,企業組織義工隊可達至三贏,對企業而言可加強內部溝通,促進團隊精神;企業為社會責任派員當義工,對社會亦有益;而對有心做義務工作的僱員也是一個方便的途徑。

企業搞義工隊三贏

不過,他直言企業很難單靠組織義工隊改善形象,「如果一心為此不會做得好」。然而就如學生「為學業」當義工,「不論黑貓、白貓,捉到老鼠便是好貓」,李澤培相信企業即使在開始時有其他動機,但在組織義工隊過程中,仍可在不知不覺間領略義務工作的真正意義。

坊間近年亦有機構派員在街頭籌款,並以佣金獎勵,籌款愈多,人工愈高。李澤培坦言對此有保留,若以此作為推動義務工作的手段,更是絕不贊同,「用這樣的方式做善事,除非表明會分帳,市民才會較易接受,店舖義賣也會講明分帳比例」。

明報記者 吳光熙

陳健民﹕中國公民社會現狀

陳健民﹕中國公民社會現狀
——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
【明報專訊】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

2008年被希望工程創始人徐永光先生標記為中國公民社會的元年。那一年,有超過100萬名義工和200個民間組織直撲四川,參與大地震的救援和重建。同年,劉曉波連同303位聯署者發表《零八憲章》,主張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和民主與法治等憲政改革,引起海內外華人的響應,超過8000多人聯署,其中不乏著名學者專家。

今天,徐永光先生是南都基金會的秘書長,卻在公益界中平地一聲雷,聯同一批基金會「抗稅」,反對政府向公益組織苛捐雜稅。而劉曉波則被判11年徒刑,在獄中安靜地守候諾貝爾和平獎會為他和中國帶來怎樣的轉變。兩位令人敬重的人物看似在不同領域中奮鬥,都在通往公民社會的路上遇到障礙,縱使未有相遇,目光卻投注在同一方向。

公民社會法律環境未有真正改善

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是由自主、多元開放的民間組織所構成的公共領域,公民可透過此領域對話和合作,處理公共事務。與傳統的社會服務領域或「第三部門」概念不同,公民社會除了從事公共服務外,還要發展社會資本令民眾形成相互協力的網絡,並且要監督政府和市場。公民社會所以與民主息息相關,是因為公民社會往往致力推動民主化,而當民主制度建立後,公民社會亦是整固和深化民主的重要力量。劉曉波等以和平理性的方式提出憲政改革而遭到政府強力鎮壓,比起當年捷共對七七憲章聯署者的迫害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會否掀起中國公民社會的波瀾?

首先,自從1989年中國政府提出對社會團體的登記和管理方法以來,公民社會的法律環境未有真正的改善。大量的民間組織因為找不到相關政府部門作為「擔保」而沒法登記。政府一方面不提供資源(企業和老百姓的捐款往往流向政府部門或官方慈善團體),而當民間組織被迫「喝洋奶」(接受海外捐款)時,卻受到政府的懷疑與阻攔。近年雖有一些企業或企業家成立「私募基金會」(如南都、友成、阿拉善等基金會)為民間組織提供活動經費,但如想擴大規模成為「公募基金會」向公眾籌款,大多知難而退。即使像李連杰壹基金如此享有盛名,亦只能「掛靠」在中國紅十字會下而難以獨立登記為公募基金會,令他「一人一月捐一元」的平民慈善理想無法達到。在這種惡劣的環境,許多中國的民間組織都缺乏健全的治理結構,他們或者沒有法律地位、或者以工商登記,不是沒有獨立銀行戶口便是財務混亂和不透明(有時是為了避稅),資金稀少和不穩定,難以吸引人才,影響了服務的執行力。最終令大量民間組織長期停留在「草根」狀態,無法複製或擴大規模,影響力自然有限。諾貝爾和平獎顯然不會在中國民間組織中引起較大的迴響。

「公共領域」近年有復興之勢

但與公民社會共生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近年卻有復興之勢。哈巴瑪斯研究西方民主發展歷史中,發現17、18紀英國的咖啡館、法國的沙龍、德國的俱樂部,以及商業報紙和文藝雜誌,是當時平民社會中的重要溝通空間和媒介,透過形成「公論」來影響政府施政,最終促成民主。有些論者認為傳統中國的酒樓、茶館(甚至有人認為應包括青樓妓院),祀堂和廟宇前的空地、或者如清末民初的一些學社和報刊(我研究過廣東七十二行報,甚多政治討論),都是中國公共領域的雛形。但在毛澤東統治下的新中國如非萬馬齊瘖,便是由不同派系在背後策動的「大鳴大放」式的大字報狂潮和群眾批鬥大會,都不符合自由開放原則(更不要說哈巴瑪斯所述的溝通理性)下的公共領域。

官方背景媒體變得貼近民情

改革開放以後,公共領域開始萌芽。1979年民主牆無疾而終後,至1980年代中後期知識分子利用編委會(如《走向未來》叢書)作為思想交流的平台,然後蔓延至大學裏形形色色的沙龍,引發對民主自由等思潮的熱烈討論。八九民運失敗,中共加強對意識形態的箝制,曾經出現一段令人沮喪的寒蟬期。但隨地方報刊和電子媒體市場化,為了爭奪讀者和觀眾眼球,連官方背景的媒體都變得貼近民情,進而嘗試反映民意。《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南風窗》等報刊更不斷觸碰官方底線,廣開言路。而對於百姓(特別是80後青年),互聯絡的發展讓他們初嘗公共領域的滋味。由線上討論、起哄以至在線下聚會、合作和動員,全面突破官方的封鎖。近年在一些城市更興起一股沙龍熱,北京的三味書屋、單向街、傳知行、UCCA、雨楓書館,上海的讀品,廣州的凸凹酒吧與新媒體女性沙龍,成都的草堂讀書會,昆明的真善美書家等,都經常有幾十人聚首談人生、社會和各種思潮(可參看張潔平網上文章)。我也到過這樣的書室談公民社會,都是熱鬧非常,與會者月旦世情鞭辟入裏、對新知識如飢似渴。

政府對公民社會採「分類管理」對策

官方面對崛起的互聯網世界,一面想用「綠霸」等科技屏障「危險」信息、再以網絡警察和「五毛黨」來「和蟹」網上言論。而民間的對策是發展更成熟的「翻牆」和「推特」技術,再創網上新語(5月35日、劉*曉*波*等)避過官方搜索器,或者以草泥馬圍剿河蟹五毛黨等。對於傳統媒體言論出界,黨的宣傳部門往往施壓撤換責任編緝和記者。但我觀察到一些較開明的報業集團已形成一種新聞專業精神,或以「走過場」檢討應付上頭壓力、或者讓當時人休假旅行、或者平調到同一集團的另一報刊掛單,待風潮過後再班師回朝。

相對於言論為本的公共領域,政府對有組織力的公民社會就更是小心翼翼。當前政府採取一種「分類管理」的對策,對疆獨、藏獨、民運、「邪教」組織嚴厲取締,對維權、倡導或在敏感領域(如勞工、愛滋病)服務的組織會進行監控,而對於在社區層面提供老人、兒童、婦女等服務的組織,嘗試簡化其登記手續、向其提供資源(即購買服務)鼓勵發展。不過政府還在不斷調校分類管理的政策,好像趙連海的「結石寶寶之家」最多也只能算是第二類組織,卻因為毒奶粉影響重大,涉及國家形象,就以「聚眾鬧事」之名將之拘控。因企業無良和政府疏忽而成受害人,再被政府加害,究竟公義何存?也見中國公民狀的可悲!

■延伸閱讀

書名:走向公民社會

作者:陳健民

出版:上書局

作者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原創坊 PM Cube

中環警察宿舍活化成原創坊 (11:30)
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宣布,荷里活道警察宿舍將活化為創意產業中心「原創坊」,最快2014年投入服務。

她指,將荷里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活化為創意產業中心的項目,共收到4份申請方案,最後委員會採納了「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會」的計劃,將原來的歷史建築活化為「原創坊」(PM Cube)。

「同心基金」的合作伙伴,包括理工大學、香港設計中心和職訓局旗下的「香港智專設計學院」。

林鄭月娥指,「原創坊」的設計符合了當局提出的3點要求:

一、創意產業:提供130個創意工作室,租給創意人才用作創作、售賣和展示用途,方案以設計為核心主題,配合該帶建築和附近蘇豪區的氛圍,帶動創意產業;

二、文化保育:方案保留了2幢宿舍大樓和附屬建築,新建的多用途展覽廳iCube和天幕,將與原建築充分融合;

三、公眾休憩:方案中將提供2000多平方米的公眾休憩兼展覽用地,比當局原來要求的1000平方米還要多,當中的「創意工作室」亦會歡迎公眾使用。

她表示,政府會預留4.2億元,供翻新警察宿舍所用,而「同心基金」負責其他的修繕費用和營運開支。

預計「原創坊」工程最快在2014年完工並投入使用,「同心基金」初步租期為10年,之後可以續租5年。

林鄭月娥估計,這個項目在施工期間,會提供280個職位,投入服務後,設施本身會提供130個全職和兼職崗位,而創意租戶將帶來630個職位。

(即時新聞)

社企受最低工資影響

社企堅持聘學徒
被迫加價一成
【明報專訊】低學歷青少年工作經驗不足,不少人以學徒身分入行邊做邊學。據勞工處資料顯示,學徒薪酬較低的10個工種,美容、髮型和廚房均榜上有名,時薪分別為19.2元、20元及約21元(見表),遠低於最低工資規定的時薪28元。新政策雖然有利新入職學徒,但有不少僱主認為人工成本升幅過高,寧願聘用有經驗人士也不請學徒。

底薪遠低最低工資水平

社企「豐盛髮廊」董事總經理關志康表示,在傳統招聘學徒的行業,學徒雖受惠於最低工資,但是否每名僱主願意多付人工很成疑問。他預計髮廊學徒月薪會增加一成至一成半,達6500元,部分成本轉嫁消費者,計劃12月中開始加價一成,但不會減少聘請學徒。

該髮廊2005年開業,現有3間分店,收支平衡,主要招聘邊青學徒入職,然後花一年半培訓員工。30名員工中,13人是學徒,每名學徒日做11小時,現月薪4000元再加佣金,月入約6000元。

學徒需培訓 流失率較高

關志康說,近來他跟同行傾談,得知有僱主開始計劃停聘或減聘學徒,影響新人入行機會。他解釋﹕「有同行不想以最低工資聘請無經驗的新人,因為新人原先的工資等同車馬費,因企業要花時間及資源培訓他們,而新人流失率相對較高,僱主為減低風險,寧願以稍為高於最低工資的水平聘請有經驗的人。」

最低工資實施後,所有學徒底薪會增至6500元。關志康說,會維持多勞多得的原則,故佣金制仍會存在,但恐佣金制要相應調整。

關志康說,人工佔營運費用六成,部分成本會轉嫁給消費者,其中一間位於西灣河分店,簡單如洗剪吹理髮,原價100元,約12月中會加價至110元,加幅一成,他說﹕「每年年底總會加價,這次加幅不算高,相信客人可以接受。」

盼助邊青重投社會

近年年輕人失業率高企,邊緣青年就業更困難。由於髮廊以社企模式運作,關志康看重的是年輕人的工作誠意,故不會停止及減慢聘請學徒。他說﹕「曾犯事的青年自信心低落,融入社會較困難,在這裏,只要他有心去做,就有機會,經過一年半培訓,學成一門手藝,出去闖也較易找到工作,跟家人關係亦會有顯著改善,看到他們成長,最令人滿足。」

大浪西灣全劃綠化帶

大浪西灣全劃綠化帶
鄉委會批不公
【明報專訊】政府為用途未規劃的大浪西灣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凍結農業用途以外一切發展,任何動土均要向城規會申請。城規會就該草圖收到350個申述,當中一份反對申述是西貢鄉事委員會主席駱水生所寫,他指大浪西灣全劃入綠化地帶會對持有產權的村民不公,若將來舊屋重建都要城規會批准,丁屋政策便名存實亡。

其餘349份申述,全部支持限制大浪西灣的發展,以保育該環境,當中46份更申述表明應進一步將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或劃作自然保護區。

事緣今年7月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被揭發在大浪西灣大興土木,更違規在官地上動工。該地區僅毗鄰郊野公園,地區用途沒有指明,政府為凍結發展,在8月為大浪西灣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城規會早前為此進行兩個月諮詢,而最終該地區的指明用途會在3年內定案。政府在9月底亦就海下、鎖羅盤和白腊制訂發展審批地區草圖。

村民重建舊屋要經審批

駱水生在申述書中,指如大浪西灣全劃入綠化地帶,對持有產權的村民不公平,「舊屋重建也要城規會審批,丁屋政策名存實亡」。他要求城規會委員在作出規劃之前到現場視察。

350份申述中,包括近200個創建香港所提供格式的電郵意見書,亦有多個環團組織如地球之友、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春社等發表意見。

環團倡源頭減廢

環團倡源頭減廢
可回收物不焚化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日前到日本視察垃圾焚化設施,認為全港可建5個每日可處理300公噸垃圾的焚化爐。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則指若按特首的思維,「豈非要建20個焚化爐才能消化香港的固體廢物?」他認為本港存在很大的減廢空間,焚化爐只應焚燒不能回收的廢物,而非可回收的資源。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梁振英昨出席《可持續廢物管理策略》高峰會表示,認為家居廢物所佔的比例大,而其中有四成為會腐爛的物質,他指將軍澳居民反對擴充堆填區,是因為臭味嚴重。他回應特首倡建多個焚化爐時指,現今焚化技術進步,不過減廢是最重要,而且從源頭解決問題才最有效,因為任何處理廢物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質疑特首 毋須5焚化爐

香港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對特首指倡建5焚化爐表示擔心,質疑本港是否需要那麼多焚化爐。他認為特首應參考台灣源頭減廢、廢物徵費的措施。朱漢強指出,從1974至2004年人口增長1倍,但廢物的增長高達6倍,去年每天回收的廢紙約1027公噸,但扔掉的廢紙則多達2064公噸、塑膠亦逾1700公噸,認為減廢的空間很大。

就本港廚餘問題,浸大生物系裘槎環科所助理教授鍾姍姍博士指應交由餐飲業自行想辦法解決,她引述英國一項研究指,食物廢物佔餐飲業支出2至3%,既浪費食物又浪費金錢,她形容若這2至3%的成本能夠省下,便足補貼最低工資有餘。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釋放劉曉波!

中環燭光晚會促放劉曉波 (23:26)
多個團體約七十名市民晚上在遮打花園舉行燭光晚會,要求釋放劉曉波和停止軟禁他的妻子劉霞。

他們燃點蠟燭,要求釋放劉曉波夫婦外,也要求釋放所有國內的良心犯。

(即時新聞)

CNEX基金會

紀錄片如何提案籌劃? 由《音樂人生》說起…
HKAFF2010 講座 (23/10)

嘉賓:張經緯 King-wai Cheung (《音樂人生》導演)
蔣顯斌 Ben Tsiang (《音樂人生》製片人、CNEX基金會執行長)


《音樂人生》導演張經緯及遠道從台灣而來的CNEX基金會執行長蔣顯斌,與百老匯創作總監Gary及觀眾一起暢談製作紀錄片的心得與態度。

對紀錄片的感情

Gary: 「張導演,先說說你對紀錄片的看法吧。」

張: 「紀錄片這種類型尚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它本身蘊含另一種文化,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間。至於紀錄片觸及真實性的問題,我認為那往往是道德的問題多於其他。有一套大陸的紀錄片,《鐵西區》,長達9小時,給予觀眾很好的經驗。 外國的Michael Moore也是例子。其實,紀錄片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我們應該怎樣將他們分類呢? 」

「過去與CNEX的合作,他們的作品有《1428》、《傘》、《音樂人生KJ》等,可以容許不同類型的紀錄片,這是好事。」

《墨綠嫣紅》與《音樂人生》沒有本質上的分別...

Gary: 「張導演今年也有短片《墨綠嫣紅》入選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墨》內容充滿寫實成份及紀錄片元素,可見導演對紀錄片的鍾情。」

張: 「我不認為《墨綠嫣紅》與《音樂人生》有根本的不同。電影的本質就是溝通,以影像、畫面及文字去溝通。你未必記得整套電影,但總會記得一些畫面、KJ這個人物。電影與社會的溝通才最重要: 觀眾觀賞完後有沒有感受。怎樣分類不是我最關心的,我考慮的只是影像能不能在觀眾心裏沉澱下來。」

CNEX作為一個平台

Gary: 「《音樂人生》是張導演與CNEX的第二次合作。談談你們的合作模式及CNEX的運作吧。」

蔣: 「CNEX於4年前成立,乃非牟利組織,希望以紀錄片紀錄未來10年的時代演變尤其是華人社會與故事,累積100部紀錄片,問好幾個問題。創辦至今,自2007年起,依照年度主題,進行紀錄片徵案與工作坊評選。例如今年主題為「青春與公民」,我們收集到約20多個來自世界各地有關華人故事的提案。繼而在北京舉辦一個工作坊,邀請投案者、經驗豐富的影像工作者如導演、大學教授等擔任評審,每年選出十個企劃案進行拍攝。所有影像製作將製成系列出版物向海內外發行推廣。」

「我們提供一個機會,加上Micro finance,讓有才能的導演發揮,並對準市場,加強宣傳,讓更多觀眾欣賞到好的作品。有好的故事/人物、好的導演,問對問題,配合我們的年度主題,並具備一種說故事的能力(technique of storytelling),把影像呈現給大家看。」

「CNEX也注重國際化的路線。國際社會是非常關注華人的生活與變化,每每仔細觀察,我們就提供一個平台讓國際社會有機會認識更多好的導演與好的故事。」

要拍就要拍自己喜歡的

談及拍攝電影的難度,張導演堅持拍電影一定要拍自己喜歡的!

張:「因科技的進步,現在拍片其實成本很低。與其遷就別人,應酬投資者,倒不如自己開拍。人家未必比你懂得多,要相信自己而不是仰賴其他人,即使到最後並不成功,至少讓自己快樂,好過受人牽制,感覺尤如被強姦,絕不好受。」

「像我最初開拍《歌舞昇平》,途徑深圳買了一本雜誌《大眾DV》,認識很多大陸人在拍片,而我們生活比他們好,卻很少人拿起攝影機拍,我於是決定拍。」

「某名人說做導演是很傻的事,即是『電影on嘜論』。既然拍電影那麼艱辛,若不能拍自己喜歡的,那就更ON了。以前菲林貴,但現在拍攝成本低了,電影不再是那麼專業的事。KJ裏面有一些片段都是用DV拍的。那時候很幸運,得到跟隨KJ到捷克的機票,後來沒錢便擱置了。與CNEX合作拍《歌舞昇平》,一拍即合,然後才重新啟動KJ的拍攝。思考拍攝計劃時,一開始就想到南極北極拍是沒可能的,先從身邊的東西開始。」

中國導演的作品比較個人化(Personalize)

Gary: 「外國導演與中國導演有什麼不同?」

蔣: 「外國的紀錄片產業比較專業,具有企劃性,質素與可行性很高,跟整個電影工業比較接軌。而中國的紀錄片,通常是比較個人化的,導演多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心願,心中有一個問號,拍片就是一個自我找尋答案的過程。他們沒想太多將來要幹嘛,因為這樣,他們也比較辛苦,要做導演以外的很多工作如銷售、發行等。」

視野:還看將來

Gary: 「題材是關於什麼的?」

蔣: 「CNEX的影片富有多樣性,有關注時事議題的,社會層面及國際層面的,也有像詩一樣的影片。我們相信的是,就算影片現在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是太大,但如果把視野拉闊一點,歷史的向度廣一點,10年後我們就會發現對比,發現它們的重要性(significance)。」

溝通是一切的目的

Gary: 「拍片最大的考慮是什麼?」

張導: 「最大的阻撓就是自己。一定要先問自己有什麼是最想拍的,找最熟悉而又能表現出來的東西。若只是想著怎樣應酬、建立關係、找一份工、參加影展等,就不要拍了。拍片很辛苦,一定有比電影更賺錢的工作。」

「從歷史的角度,來年的時間是東方時間。如果拍電影只是想拿到外國參與影展,別人未必明白中國的文化與你想說的話。每天有很多事情在中國發生,最重要的是找最熟悉的社會題材,與你心中預想的觀眾溝通。畢竟,電影的一切目的就為了與人溝通。」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055842&id=1571567764&fbid=1409873418138

趙連海妻﹕已經無所畏懼

趙連海妻﹕已經無所畏懼
挺夫絕食 「他說到做到」
【明報專訊】因替毒奶粉患兒維權,被以「尋釁滋事罪」判囚兩年半的「結石寶寶之父」趙連海,前日起開始在看守所內絕食。趙妻李雪梅昨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她了解丈夫,「他說到做到」。她支持丈夫絕食,若非幼女尚在哺乳期,她也會一起絕食,「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已無所畏懼。」

記者昨日到訪位於北京市郊的趙家,不足60平方米(600多呎)的房子間成3間小房間。室內凌亂不堪,光線很暗。李雪梅表示,自從趙連海投入毒奶粉維權後,家中就經常接待各地進京上訪的患兒家長,猶如旅店。客廳、小臥室,每晚皆有客人睡地舖。自趙被捕後,毒奶粉家長不再前來,「家長們多已默認現實,不敢再反抗。當局打壓目的已達到。」

患兒家長不再來 「當局目的已達」

由於案件審結前禁止家人探監。前日開庭,是趙連海近一年前被拘以來,家人首次見他。李雪梅稱,一年牢獄生活,丈夫明顯憔悴許多。庭審時,他努力微笑向家人打招呼,「但微笑得很勉強」。李雪梅透露,7月趙連海曾在看守所內絕食過一次,但最終被律師勸阻。「這次他宣布,以絕食抗議判決,直至出獄。他認定的事,會一直做下去。」她說:「只能請律師探監時幫忙再勸,千萬不要掉身體。」

李雪梅表示,兒子趙鵬潤僅單腎結石,在受害者中並非最嚴重,丈夫積極追討,源於對孩子寵愛有加。她舉例,趙曾承諾一輩子不打孩子,「我生氣時會打,卻遭他一陣痛斥。」在兒子證實患結石病時,丈夫在醫院中就破口大。李雪梅表示,小女兒尚在哺乳期,否則自己也會陪同丈夫絕食。她說:「帶好兩個孩子,等他出來。是我現在的任務。」

「帶好孩子是我現在的任務」

李雪梅稱,當局曾屢次找他們家人談話,說趙連海「情緒過激」,「過激?都是被你們逼出來的,找你們時候,你們理我們嗎?」自丈夫去年11月被捕後,家中樓下安裝監控攝影機。社區居委會、公安也曾多次警告她,不准接待患兒家長,禁止接受媒體採訪,李雪梅表示,「都被整成這樣,我已無所畏懼」。

李雪梅表示,趙連海投身維權後,家中存款皆用於印製材料、紀念衫所用,至今仍欠債5萬多元人民幣。近一年來,生活全靠朋友、網友接濟。經本報核實,趙家現用銀行戶口為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大興支行,帳號為6222 0202 0000 3930 340,戶口持有人是「李雪梅」。

明報記者

「愛源信息諮詢中心」被迫停業

關懷愛滋NGO被迫停業
【明報專訊】內地繫獄維權人士胡佳的妻子曾金燕經營的愛滋病NGO「愛源信息諮詢中心」昨日宣布停業。曾金燕在網誌發表聲明,指愛源9月以來遭當局「稅務稽查」,經濟上難以為繼。

曾金燕自2004年擔任「愛源信息諮詢中心」(網站﹕www.aids-care.org)的法人代表,靠資助及關懷義工對愛滋病童,曾與多個基金會合作進行農村愛滋病地區社區發展和自救項目。但由於內地註冊社團十分困難,「愛源」只得以公司註冊,與早前被查抄的法律援助組織「公盟」境類似。

曾金燕的聲明說,稅務稽查也加強了對她個人的監控,「為了把損失降低到最低」而宣布停業,「一人承擔所有後果」,也希望志願者不要中斷對愛滋兒童,尤其孤兒的幫助。胡佳曾協助愛滋病人,2008年4月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3年半。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藝發局電影與媒體小組座談會

獨立電影不見了?
記藝發局電影與媒體小組座談會檢視

週三, 2010-11-10 20:19 — 阿野
(轉載: 獨立媒體)

於九月獲選連位的藝發局電影及媒體小組主席杜sir杜琪琒,剛於十一月九號晚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找來了一室的本地獨立電影工作者,討論如何發行及推廣獨立電影。

八月底藝發局選舉時,本網訪問了電影及媒體小組的候選人崔允信,他認為杜sir的問題是向電影工業傾斜,而他認為藝發局的本份,卻是在如何支援本地獨立電影的土壤。言猶在耳,若崔允信「向工業傾斜」的說法還是過於抽象,座談會的討論便彷彿為傾斜是甚麼意思,下了一個有趣的註腳。

藝術發展局就是幫忙市場推廣?

有自力辦電影節的與會者指出,精打細算的話,搞電影節和小本發行是可以的,三幾百蚊印海報、逐間場地敲門問放映的可能性、儲錢製dvd或把現成的海外動畫dvd的版權買回來、甚至沒錢就外出打工賺錢來繼續搞等。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也另有與會者談及該機構於內地及台灣搞pitching的經驗,即類似讓制作者與買家碰面招商的活動。先招一大批紀錄片工作者交計劃書,然後再廣邀世界各地的紀錄片買家及投資者,有車水馬龍的展銷場面又有一班熱誠紀錄片工作者的制作,成交!(記者難免想起geoff bowie的the universal clock: the resistance of peter watkins裡提到的mip-tv,即全球電視頻道買家搜購紀錄片的名利場)該機構的代表亦以其近期的一套頗為成功的紀錄片為例,說明發行是否可為,歸根究底就是「質素」。在山寨的掙扎求存及勝者為王的殘酷競爭之間,也有機構比較務實,想方設法找機會,例如與影院合作於長片放映前加映短片,游說航空公司把獨立制作放到航班椅背的頻道裡,開發網上新媒體等,諸如此類。

沒有惡意,但類似的討論,與商業機構的市場推廣部門,為一種未進入市場或市場佔有率低的產品度橋分別並不很大。所以問題就是,藝發局要做的事,是否就是這種任何盈利眼看見有利可圖就插雙腳進去的生意?又或者,推廣本身,除了以人頭或票房或賣出多少隻dvd之外,還有甚麼意思?舉例來說,若航空公司拒絕放映同志主題的電影,這是一個東家唔打打西家的問題,還是推廣本身便是有其社會文化政治維度的事情?關於獨立電影發行的討論,是否更應處理這些問題?該如何處理這些議題?這就回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藝術局認為在電影和媒體範疇裡,該做的是甚麼,和為甚麼?

電影及媒體小組「忘本」

與會的小組顧問舒琪於開場白便說,當有人說香港電影近年似乎有點起色,獨立電影的發行及推廣近年似沒大改善,甚至越來越困難。從藝發局的角度,他們有需要多聽意見,把握現在這種急速變化的生態,以免一直因循,或固守慣例。

但若根據港大比較文學系張美君博士的新著《尋找香港電影的獨立景觀》裡的訪問,電影及媒體小組的問題,或許不是因循。恰恰相反,是忘本。按書裡藝發局電影及媒體小組首任主席陳嘉上的說法,培育及支持獨立電影的發展,正正藝發局增設電影及媒體小組的原因。

雖然都是出於從電影工業發展的考慮,但有別於杜sir「冇分咩獨立唔獨立」及「電影只有分好睇唔好睇」等的斷言,陳嘉上九十年代時認為香港表面上聲勢浩大的電影工業並沒有一個相應的電影文化在背後支撐,工業本身不保證創意,又指電影工業與學術及獨立電影不應割裂。所以他當主席的時候,主動邀請以影像媒體參與社會運動的團體「錄影力量」申請藝發局資助,又促成了發行獨立電影的「影意志」成立,亦鼓勵業界調動資源,協助獨立電影的制作等。以錄影力量的鄭智雄的說法,藝發局「是相當進步的機構」,較少高高在上指點江山的傲慢。換言之,電影及媒體小組,成立之始並不視獨立電影為進入業界的踏腳石,而是視之為需要與業界並存才能構成完整健全電影文化的一部份。

「發展」不能蓋過「獨立」

當然,太初的狀態也只是其中一種狀態,原本的理想和任務不一定要千秋萬世或一成不變。席間崔允信提到獨立電影的發行及推廣有一個大前提兩個大目標:大前提是不能讓「發展」蓋過「獨立」,目標是保護言論自由及多元化;二是建立有深化空間的分眾。這些比較原則性的提法,要麼是席間沒其他與會者跟進或回應,要麼便被熱情不夠或質素不夠等說法被否定掉。

直到有一位與會者,他表示他沒有向藝發局申請資助,也沒有甚麼冤屈困難,但他並不是來聽各位前輩教訓和學在業內生存的道理。進一步他指出,席間當然有許多行內前輩,但他們在當場的身份乃是手執分配公共資源權力的公職人員,連曾蔭權都要裝模作樣搞個「置安心」來針對他所理解的青年房屋問題,但整個討論會卻連甚麼形勢分析及理念原則的討論都沒有。當然最後也是沒回應,杜sir也只得說「唔敢教你做人」和「好多野唔係靠我地就可以做得到」。

記者並沒有一幅很完整的文化政策圖像,不太懂得把這個討論會所突顯的問題,安置在整幅圖像裡。當主席杜sir給自己的任務是「幫小朋友入行」時,這是對電影與媒體小組的性質及功能一個質性的轉變,獨立電影連過渡、踏腳石的資格都沒有了,它根本便是被判為不存在。這不是會一個無需解釋的決定。或者從這角度看問題難免有點中遺老的感覺:彷彿藝發局與藝團之間應是有種光棍齊齊打江山的幻想。但,為何不?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向扶貧戰士牟逸超致敬

向扶貧戰士牟逸超致敬
文:李冰心
http://www.oxfam.org.hk/tc/one_1313.aspx
9月18日,中國部蘭州辦公室同事牟逸超,於青海玉樹地震災區考察重建工程期間,不幸遇到嚴重車禍辭世。逸超加入樂施會團隊,擔任農村發展與災害管理助理項目幹事剛滿一年,是次不幸,令我們所有同事都感到深切的哀痛。

9月初,在甘肅工作期間,我第一次和逸超碰面。離開前,我們通了幾次電郵,又談了幾次電話,他把有關是次出差的行程和項目資料一一交待清楚。他提醒我要多帶衣服,以免天氣驟然變冷;縱使忙碌,他仍然堅持來蘭州火車站接我。逸超和藹可親、熱情、細心…會面之前,我已經被他的特質深深地感動。

逸超天生就是扶貧的戰士。他在農村仿似在家般自然,和所有合作的人都相處愉快。他愛和農民閒話家常,經常想法子幫助他們解決貧窮問題。在前往甘肅平涼的途中,他對我說:「每一個農村都有獨特的故事。如可以逗留多幾天,我們便會更明白他們的掙扎、困難和生活。」

沿途,我們看到一位在田裡工作,同時照顧著兩個兒女的的母親,他走上前問候道:「今天工作如何?收成可好?」數分鐘後,我們又遇見另一位老婆婆,他又耐心地和對方攀談:「生活好嗎?你有否參與樂施會的項目,覺得對你有幫助嗎?」逸超真正關心每一位農民,他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而且全情投入。

加入樂施會前,逸超在當地一家非政府組織工作多年,我好奇地問他為何要轉職。我記得他微微笑著,轉身望向眼前的山谷,説:「過了這個山谷,便是寧夏,那是少數族裔回族聚居的地方,那裡水源缺乏,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貧窮之中。我已經四十歲了,想為貧窮人做得更多,而且相信樂施會可以提供一個更好的扶貧平台。」

在蘭州最後一天,我和逸超在另一位同事的家裡一起晚膳直至約十一時。逸超雖然歸心似箭,掛念著家中的太太和兒子,但他依然堅持先送我們回酒店。那晚,他向我們微笑著揮手,說聲再見便轉身離開。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的笑容。

離別不會令人難過,除非以後永不相見。逸超,我知道,我們一定會再次在另一個沒有痛苦、貧窮、災難和不公義的地方相遇。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懷念著你。

李冰心 - 樂施會籌募幹事
圖:Benna Lo / 樂施會義工提供

Tuesday, November 09, 2010

民主黨成立「民主青年」

民主黨成立「民主青年」
【明報專訊】民主黨為進一步開拓青年人市場,把原本的青年委員會變身成「民主青年」,成員人數由原本16人大幅增至92人。本身是民主黨西貢區議員的柯耀林形容﹕「民主青年是給一個機會年青人與民主黨拍拖。」他說,不少青年對加入政黨有顧忌,民主青年可作平台讓人有機會「因了解而結合」,成為正式黨員。

計劃在大學中學招新血

本身是青委會主席莫兆麟表示,民主青年會在本周六召開首次大會,選出常委委員,他表明有意角逐主席一職。根據目前規定,除了主席必須由民主黨員出任,非黨員可提名及競選其他主要職位。莫兆麟解釋,民主青年隸屬於黨中委,領導層是由成員一人一票選舉產生,而財政上亦獨立於黨中央,令成員有更大發展空間,「不用100%跟中央路線」,同時會就不同範疇設政策發言人。新組織計劃在大學和中學招攬新血。

民主青年目前92名成員中,有75名是黨員,另有17人屬非黨員,當中最年輕的只有17歲,而該黨立法會議員黃成智18歲的兒子黃文軒亦有加入。據悉,因不滿民主黨政改立場而成立的「新民主同盟」,亦有成員加入新組織。

富商捐十億予南京大報恩寺

富商捐十億予南京大報恩寺 (11:43)
中國地產界首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宣布,捐贈10億元人民幣予南京金陵大報恩寺重建。

在今年10月份發布的《2010胡潤房地產富豪榜》中,王健林以財富280億元名列房地產榜首富。

王健林表示,他本人不是佛教信眾,此次巨額捐贈是盛世之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善舉。

「做一名慈善家是我的夢想,」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說,「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家能行動起來。」

他表示,民營企業家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先富了起來,就要履行好對社會的責任。

自企業成立到現在的22年來,萬達集團及王健林個人對社會的慈善公益捐助,累計超過27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慈善公益捐助最多的民營企業之一,全國唯一四次榮獲中華慈善獎。

今年4月19日,萬達集團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的捐款1億元人民幣。

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塔的重建工程,對再現金陵佛都勝景具有重要意義,列入南京市今年城市建設「16個重大項目」之一。

(中通社)

Monday, November 08, 2010

「不收取通函」服務

拒通函貼紙反應差
環團斥宣傳不足
【明報專訊】郵政署由今年9月起推行「不收取通函」服務,以減少派遞不必要宣傳信件。但有環保團體發現,兩個多月來反應未如理想,少於1%派遞點有張貼「不收取通函」貼紙,遠低於預算的三成多,加上宣傳不足,貼紙又難以領取,間接每年令2100棵樹「枉死」。

環保觸覺本月初登入通函服務系統,觀看「不收取通函」貼紙用量,發現只有29,792個派遞點已張貼貼紙,與全港多達360多萬個派遞點比較,張貼比率僅為0.82%。副主席黎名川指出,郵政署早前諮詢,有33%市民表示會張貼貼紙,現時比率可謂相去甚遠。他估計有32%,即約3600萬通函不必要地派發,2100棵樹因此被砍伐而「枉死」。

貼紙難索取 張貼率不足1%

據郵政署網頁顯示,市民可往郵局、各區民政處、公屋辦事處及1076個私廈管理處索取貼紙。黎名川批評,想取得貼紙可謂困難重重:「郵局午飯時有很多人排隊,大部分管理處又遠離屋苑。」另外,他又批評郵政署對服務宣傳不足:「署方只發出白底黑字單張,未有製作海報,大部分市民根本不清楚有關服務。」他建議,郵局應將貼紙放於市民不用排隊的地方,及於每座大廈的保安櫃提供貼紙,亦應在所有派發點張貼海報及設置通函回收箱,回收市民不要的通函。

郵署:言之尚早

郵政署發言人回應,會與各屋苑研究更方便市民領取貼紙的措施,又指服務實行才兩個多月,現時評論是言之尚早。由本月15日起,署方會要求寄件人於通函上印上如何索取「不收取通函」貼紙的方法,由於可能有通函已經付印,故有關政策會有6個月寬限期。

環保團體「國際探索」

異見作家戴晴
願赴挪威觀禮
【明報專訊】中國異見女作家戴晴昨日發表聲明,稱如果中國政府不釋放劉曉波或禁止其他人代表劉曉波領獎,她願意赴挪威參加頒獎典禮。

劉曉波妻子劉霞上月向100多名朋友發出公開信,邀請他們赴奧斯陸出席12月10日的頒獎禮。法新社報道,總部在加拿大的環保團體「國際探索」(Probe International)發表戴晴的聲明﹕「如果在劉霞名單中的人,無人能透過適當程序出國,恰巧我正在加拿大出席學術會議,為了安慰在獄中的劉曉波和被軟禁的劉霞,我可以向全世界說,仍然有對抗極權專政的中國公民參加在奧斯陸的盛大儀式。」

戴晴並說,中國政府的做法使她想起當年被納粹德國關進監獄的德國記者奧西埃茨基,及長期遭軟禁的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這兩名和平獎得主。

促為和諧鋪路 允劉霞領獎

她指出,不知道中國政府是否會像希特勒最終釋放奧西埃茨基,或像緬甸允許昂山素姬親屬代往領獎般對待劉曉波,但她呼籲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顯示大度,允許劉霞前往奧斯陸代夫領獎,這樣既向世界表現和解姿態,也有利於為政府提倡的和諧鋪路。

內地富豪不敢捐錢

指內地富豪怕被「算帳」
不敢捐錢
【明報專訊】1個多月前,世界巨富「股神」巴菲特、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從美國飛到北京舉辦「慈善晚宴」,邀請50名中國富豪參加,余彭年是其中一人,也是唯一的香港富商。余彭年透露,當晚兩名巨富沒有勸捐,只談個人發故事,反而是余彭年上台發言時鼓勵內地富商像他一樣裸捐,但他深知大多數人都聽不入耳:「因為中國有太多暴發戶。」

「很多暴發戶的錢都來歷不明,10年間便掙得幾百億,有些更可能與貪污有關……要暴發戶大額捐錢,有很多顧慮,怕錢曝光後被共產黨算帳。」

「香港廉潔得多 行善較易」

余彭年認為,若要鼓勵內地富豪捐錢做好事,政府就要考慮不秋後算帳,「相比下,香港廉潔得多,港府鼓勵富豪行善也較容易,所以官員要加把勁」。

巴菲特與蓋茨訪華引來很多揣測,有陰謀論解讀成他們「借慈善之名分散中國人財富」,余彭年卻不認同,深信兩人來中國是一片好意,希望讓富起來的中國新一代,看到伸手助人的重要。「當晚他們提及扶貧,我在台下即時舉手支持,但就只有我一個人。」可惜晚宴時間太短,余彭年沒機會與兩人分享行善點滴。

余彭年籲三巨富捐一半身家

余彭年籲三巨富捐一半身家
倡「關愛」加碼至200億 主力房屋醫療教育
【明報專訊】走進深圳彭年酒店,88歲董事長余彭年在他那可以遠眺香港的辦公室裏,道出他作為「中國裸捐第一人」既驕傲又孤獨的心情。今年4月,余宣布捐出個人全數逾93億元財產,差不多等於港府倡議官商合組的百億元關愛基金。他認為,基金「只是小數目」,希望官商加碼至各捐100億元。他又特別呼籲三大地產巨富:長實李嘉誠、恒基李兆基、新鴻基郭氏兄弟,帶頭各捐出一半財富回饋社會,「這樣,香港就無晒窮人」。

倡政府出地 地產商建基層屋

余彭年過去10年被視為中國慈善代表人物。1960年代在香港靠地產起家的他,看到近日矛頭指向地產商的仇富輿論,呼籲地產富豪趁機多做善事,為仇富怨氣降溫,除捐錢外,還可興建更多基層住屋,可以是「政府出地、地產商建屋」,「多建一房一廳單位,讓窮人安居,香港實在不應再有籠屋、板間房」。50年代末,余彭年從家鄉湖南偷渡來港,就嘗過夜晚瑟縮石硤尾舊樓位、日間到地盤做清潔工的苦日子。

「窮人仇富並不過分」

捱過窮的余彭年解讀仇富說:「社會貧富差距太大,窮人仇視、眼紅有錢人好自然。窮人見到社會有錢人多,心理不平衡,有仇富思想並不過分。」富豪同時被批評與官員勾結,他笑指:「現實是每個地方的政府,多少要看富豪眼色,關鍵是官商太拉攏不好、有摩擦亦不好,我相信曾蔭權有辦法處理好。」

他認為香港的貧富懸殊是因「土地太少」,激發社會對地產商不滿,而解決方法,是包括地產商在內的富豪站出來,積極扶助低收入草根,「富豪賺的錢都來自社會,拿錢出來回饋大眾亦好應該」。

「三巨富帶頭捐 香港無晒窮人」

港府發起官商各捐50億元成立關愛基金,余彭年認為「只是小數目」,「香港有錢人很多,好多人身家遠超100億,大地產商賣一幅地的利潤也不止100億」。余說自己已帶頭捐出近100億元財富,呼籲關愛基金加碼,由港府商界各捐100億元組成,令更多窮人受惠。而關愛基金應投放三大方向:房屋、醫療、教育。

「我已帶了頭,希望其他有錢人也出來做好事。」他特別呼籲香港三大地產巨富:李嘉誠、李兆基、郭氏兄弟,帶頭各捐出一半財富,「他們的財富比我多幾十倍,我和他們冇得比;但若論捐款比例,我不遜於他們。我做得到,我相信他們也可做到」;「如果三大地產巨富願意帶頭捐出一半身家,這樣,香港就無晒窮人」。

不想再登慈善榜榜首

記者問余彭年,他可有親自去信三大巨富游說他的「半裸捐」建議?余笑說:「沒有,我不好意思,各人有自己觀點。但透過你(記者)寫出來,就是我向公眾說出我的看法。」他說,富豪都有傳統觀念,希望將錢留給兒子,「但留給孩子也不用留那麼多,其他的錢都可用來救濟貧困。我沒有留錢給下一代的包袱,我常說:『兒子強如我,留錢作什麼;兒子弱如我,留錢作什麼。』」

「我每年都登上內地慈善富豪榜首位,但我真希望自己不再排第一,那代表中國大陸,終於有人願意比我捐出更多。」余彭年說自己做了樣辦,如今只求更多人可以如他一樣,身踏上行善路。

根據今年2月公布的福布斯2010年香港富豪榜,李嘉誠、李兆基、郭氏兄弟排在頭三名,估算三者的一半財富,合共總額達2229億元。

明報記者 盧曼思

盡捐93億財產
兒孫「什麼都沒說」
【明報專訊】余彭年將逾93億元財富全數捐出,不留給下一代,兒孫可有埋怨?「他們什麼都沒說,內心想什麼我卻管不到。」子孫待他好嗎?「不好都要好,我為他們帶來名氣,且他們有工作、有車、有食住,生活好好。」他的8個兒孫,每人獲他分配一個千呎單位及一部車,部分在彭年酒店工作,當普通員工而非太子爺。

善款滾存 離世後續行善

余彭年的裸捐概念究竟如何實踐?他的93億資產當中,8個九龍塘豪宅及存款股票已全數交由匯豐信託管理,深圳彭年酒店年底將交予萬豪酒店管理,萬豪的「老闆」也是匯豐信託。酒店的盈利、九龍塘物業的出租收入、存款股票投資利潤利息,將不斷滾存,日後余彭年百年歸老,他的資產仍會繼續生財,「概念是保留母雞,靠牠生出的雞蛋來做好事。」余彭年亦已吩咐,善款主要用於內地醫療及教育獎學金。

88歲的余彭年,如今每天上班,大部分時間處理慈善工作,「行善不能假手於人,我試過捐筆錢出來建希望小學,結果那間學校不知去了哪兒。」2003年他成立「彭年光明行動」,設立流動醫療車隊駛至各省市,免費為白內障患者做手術,他至今仍親力親為參與計劃。

盼有生之年湊足100億

「當酒店正式交予萬豪後,我希望全副心機做慈善。」但余彭年對旗下業務收入仍緊,皆因他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93億元資產漲至100億,「那麼,我就能捐出100億」。

工會憂快餐集團下步削獎金

工會憂快餐集團下步削獎金
【明報專訊】大家樂宣布撤銷削減飯鐘錢的政策,卻未能平息工會憂慮,工會擔心飲食業老闆有其他招數,在最低工資推行前夕,扣減屬賞贈性質的佣金及花紅、非經常性交通津貼等非「工資」福利。據悉,大家樂等連鎖快餐店現時發給員工的報酬,是由基本時薪及「獎金」組合而成,工會憂慮日後不受法例約束的獎金部分可能被削減,最終令最低工資帶來的加薪被抵消。

大家樂主席陳裕光於6月表示,推行最低工資後為減低成本,可能要調整員工的花紅、獎勵金及提供兩餐膳食的福利。大家樂撤銷扣減飯鐘錢後,究竟花紅、獎勵金日後可會調整?

膳食勤工津貼花紅不計入工資

究竟最低工資所指的「工資」如何界定?根據《僱傭條例》第2條,「工資」除指底薪,還包括津貼(如交通、勤工、佣金、超時工作薪酬)、僱主以外其他人繳付的小費及服務費(須獲僱主承認),但不包括僱主提供的食物、教育、居所、醫療等,亦不包括屬賞贈性質或僱主酌情支付的佣金、勤工津貼或花紅,非經常交通津貼、年終酬金、僱主強積金供款等亦不包括在內。

有工會透露,連鎖快餐集團出糧計算複雜,以大家樂為例,員工除了時薪,每月亦有約580元「獎金」,大多數員工都可獲得。此外,員工亦會按情獲發偏遠交通費、通宵補貼、樓面接待員化妝費等,一旦這些獎金津貼被界定屬「賞贈性質、由僱主酌情支付、非經常出現」,日後將不納入計算最低工資。換言之,僱主將之扣減並無違法,情跟扣減飯鐘錢類近。

最低工資實行 恐更低薪

假設現時快餐店員工領取平均時薪23元,每月工作26日、每天10小時,基本薪酬為5980元;另加每月580元獎金、500元化妝費、每天18元偏遠交通費,每月總收入可達7528元。若將來最低工資訂於時薪28元,其他獎金津貼一律被扣減,員工最終只獲發基本薪酬7280元,比最低工資推行前還要少248元。

勞聯促具體交代獎金標準

勞工處正制定最低工資推行指引,以實例解說法例灰色地帶,將諮詢各行業的「商會、勞、資」三方小組。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主席陳偉麟是飲食業三方小組其中一名勞方代表,他認為所謂「獎金」的發放標準及形式,僱主必須具體交代,以免工人未能受惠最低工資。他將於小組會議上要求當局制訂具約束力指引,避免僱主透過法例灰色地帶剝削員工。

大家樂去年僱員開支12億

大家樂是飲食業三方小組僱主成員,其他成員包括大快活、美心、新光酒樓、漢寶集團等。對於勞方憂慮日後可能削減獎金及津貼,大家樂未有回覆本報查詢。大家樂截至今年3月的年報顯示,「工資、薪金及津貼」開支10.9億元,「非固定花紅」開支3905萬元,加上「離職福利」及「以股份支付酬金」,年內僱員福利總開支達11.9億元。

明報記者 盧曼思

大家樂撤「減飯鐘錢」

大家樂撤「減飯鐘錢」 薪照加
工會取消罷食﹕市民一條心顯力量
【明報專訊】如箭在弦的周二「全城罷食大家樂」行動將至,大家樂昨突然宣布取消備受抨擊的「扣飯鐘錢」安排,員工可繼續享有每小時2元至3.5元的加薪,而毋須再被扣減用膳時間的工資,每月獲真正加薪數百元不等。大家樂同時會把10月份扣減的膳食薪金歸還員工,涉款360多萬元。工會形容,大家樂的讓步是實行最低工資的「第一場勝仗」,而由職工盟牽頭、原在周二舉行的罷食行動亦宣告取消。

年增4320萬成本

以10月份扣減的膳食薪金360萬元計算,大家樂若撤回「扣飯鐘錢」安排,一年的人力成本便增加4320萬元。根據大家樂集團年報,集團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政年度總銷售額為48.8億元,毛利為8.3億元,淨溢利為5.1億元。撤回「扣飯鐘錢」的支出,約佔去年淨溢利的8.4%。

據了解,行政會議有機會在本周二、即原定「全城罷食大家樂」行動當日就最低工資水平「拍板」。在過去個多星期,工會、政黨和市民紛紛參與全港罷食大家樂行動,身為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的大家樂集團主席陳裕光卻一直未有就外界的連番炮轟親身表態,昨日大家樂亦是以新聞稿公布取消「扣飯鐘錢」的安排。

大家樂﹕顧及整體社會和諧

大家樂的新聞稿提及,原定安排雖獲絕大部分員工簽署同意書,但留意到「部分社會團體及公眾人士對有關措施持有不同意見甚或誤解」,因此「為求釋除公眾疑慮與顧及整體社會和諧」而決定收回用膳時間不計薪的安排,加薪則維持不變。大家樂補充,有關安排共有7500名員工可受惠。

陳裕光曾在訪問中表示,旗下集團員工平均時薪為22元,以每人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6天計算,大家樂集團這部分的每月支出約3432萬元,而採取「加薪減飯鐘」安排後,有關支出每月要增加約60多萬元;回復「正常」加薪後,每名員工每月可獲400元至700多元不等的加薪(見圖)。

職工盟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歡迎大家樂懸崖勒馬,工會同時宣布中止周二的罷食行動。該會組織幹事胡穗珊形容今次為落實最低工資的「首場勝仗」,是「人民力量的勝利」,「看到市民一條心發揮出來的力量」。

職工盟﹕蒐集肯德基薪金資料

胡穗珊強調,下一步是希望爭取大家樂的時薪達到33元的水平,並監察其他企業會否出現類似借最低工資「巧立名目」剝削員工的行為,包括同樣是「無飯鐘錢」的肯德基集團,目前正蒐集資料,未決定會否發起罷食其他集團的行動。胡穗珊說:「罷食是由市民自發表達的憤怒,是企業自招的惡果,希望其他企業願意開始對話。」她呼籲員工舉報任何不公平的行為。她又說,日後「非常不希望」見到陳裕光再加入類似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的會議。

曾表態負責在18區「包起」罷食宣傳街站的民主黨黃成智歡迎大家樂的決定,他說,民主黨會取消抗議行動,包括立即拆去呼籲市民罷食大家樂的橫額,他會約見陳裕光,要求對方堅持不剝削員工。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表示,理解部分市民對中止罷食行為感到失望,但強調應「賞罰分明」,「我們的行動目的是為大家樂員工爭取飯鐘錢,既然已經達到,好應該中止行動」。

李卓人指政府鼓勵無良行為

李卓人說,政府在抗爭過程中不單沒有協助工人爭取合理工資或指摘無良企業,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更明言食飯時間計薪不在法例範圍,「等於暗中鼓勵這些無良行為」。張建宗昨出席活動時表示歡迎大家樂的新安排,認為有能力的企業能多為員工設想是好事,有助促進勞資和諧。

Saturday, November 06, 2010

2010 壹基金典范工程

2010 壹基金典范工程揭晓
壹基金将“去李连杰化”

2010年11月06日 22:57:4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吴陈)2010年第三届壹基金典范工程颁奖典礼6日在北京举行,17家优秀公益机构获得“壹基金典范奖”“壹基金·腾讯潜力典范奖”以及今年新增的“创新”和“影响力”单项奖。

其中,上海慈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广州市慧灵托养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山水生态伙伴自然保护中心6家公益组织获得“壹基金典范奖”。这些机构涉及农村教育扶贫、贫困学生支持、公益机构能力培养、麻风病康复服务、智障人员托管服务、环境建设和保护等多个领域,他们将分别获得来自壹基金的100万元的资助金。

获得“壹基金·腾讯潜力典范奖”的5家公益组织将获得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提供的总额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获得单项奖的组织将分别得到壹基金7万元的资助金。

壹基金典范工程评选始于2008年,围绕“公信、专业、执行、可持续”四个标准,每年评选出10家以内组织治理严谨,运营能力优秀,财务透明,可持续发展以及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典范组织,并资助每家公益组织100万元用于支持在公益领域的优秀项目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壹基金已通过典范工程帮助、扶持国内共20家优秀公益机构,项目金额支出超过1000万元。

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说,未来壹基金要实现“去李连杰化”,而原挂靠于中国红十字会下的壹基金转型公募基金的工作还在“努力中、进行中”。

Friday, November 05, 2010

新菜園村公田制集體耕種

菜園村收村延兩周
新村擬明年中入伙
【明報專訊】高鐵工程先頭部隊昨晨開入石崗菜園村,為清拆程序揭開序幕,政府答應再給予村民兩星期寬限,不過新村最快明年7月始可入伙。新菜園村結合傳統農村風格與現代建築原素,更破天荒引入公田制度,實行各施各職,初步估計每間村屋成本60萬元,預計明年農曆新年前動工。

關注組主席高春香稱,仍有待處理買地細節,希望可在本月完成買地。協助村民重建的「生態社區營造工作室」召集人、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陳允中表示,新菜園村是香港首次民間自發的共同重建方案,期望以民主概念建構新村,由下而上由村民一手參與建設家園。

新村室外可種菜 對流窗通風

新村佔地14萬平方呎,每間村屋樓高2層,每層400平方呎。負責規劃建築的港大建築系副教授王維仁稱,50戶村民可根據所買土地地形選擇3款村屋,再按需要選間隔、外牆顏色、屋頂植草、太陽能熱水爐、活動式遮陽板等。

王維仁表示,新村建築風格具傳統三合院元素,並把家居生活延伸戶外,每戶可在屋前私人耕地種菜,閒時在屋旁大樹下乘涼;室內則採現代化設計,有符合公屋規格的浴室、坐廁,冀提升村民的生活質素。他又稱,規劃配合當地生態,如保留穿過新村的溪流;樓房坐向朝南或西南,部分設天井,房間兩邊設窗對流,自然通風,減少使用冷氣機。

公田制集體耕種 運輸營銷分工

新村亦破天荒引入公田制度,每戶各撥出四成土地作公共耕地,約為總面績的兩成。陳允中表示,公田制度由居民與工作組共同構思,認為集體耕種可分工合作,提升效率,「懂駕車的便負責運輸,有銷售經驗的便負責營銷,有的負責加工,其餘便負責耕種」。

王維仁透露,建設新菜園村約需半年,初步估計每間屋需60萬元,希望連同買地不超逾100萬元,預計明年農曆新年前動工,最快7月入伙,稍後或視乎資金建公共廚房和村公所。

政府發言人說,為配合高鐵香港段工程而進行的分階段菜園村清拆行動已於上月展開,惟因應村民的特殊需要,願給予約兩星期的寬限期。發言人表示,會盡量人性化地處理個案,但不可能無止境地延長寬限期,而為免延誤工程,當局即時開始在已回收的土地上展開鐵路工程,主要是一些預備工作,如平整已收回的土地。

公益並不孤獨

生前救災日記:公益並不孤獨
【明報專訊】把生命獻給玉樹災民的港人曾敏傑,早於今年9月已率領「家.盒子」義工隊,帶覑大量物資開入玉樹災區。他們沿途見到冷得渾身顫抖的孩子、捱窮義教的教師、在帳篷裏辦公的民政部門,曾敏傑義工隊有感水深火熱的災民需更多援助,他們的救災日記第一句,劈頭就是:「寒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漠視;公益並不孤獨,積聚的是社會的溫度。」

時刻記下學校災區所需

義工黃福榮為救孩子,在倒塌的孤兒院中身故。根據曾敏傑義工隊日誌紀錄,他們走訪第一個地點就是孤兒學校。曾敏傑見到來自廣東的義務教師,災後堅持在災區支教了半年,長期與嚴重的感冒搏鬥,「孩子們很淳樸,跟他們玩牌都偷偷的讓覑老師,並且搶覑給老師打水、搶覑洗衣服。」喜歡孩子的曾敏傑居住學校的板房跟學生生活,義工隊又沿途記下學校所需,希望下次為孤兒們帶來更多支援﹕「1.棉帳篷、2.過冬衣、3.教師,4.更多豐富的教程……」

曾敏傑帶義工走進當地民政局,發現當地貧乏得連政府機構也在帳篷工作,「老百姓的帳篷裏,基本的生活物資都很缺,偏遠地區民政局的力量也照顧不到」,於是他們又記錄下:「發現的需求:1.火爐、棉被、2.老百姓生活物資用品」。

義工隊向孩子分發過冬衣服和文具時,「一個2歲大的小姑娘穿著分發的漂亮羽絨服一直叫覑媽媽,向她揮舞鉛筆和筆記本,一個小姑娘一直數覑我們給她的鉛筆,讚不絕口,當時才發現這些我們看來很平常的物資在他們的眼睛裏是多麼的珍貴。」曾敏傑稱之為「感動瞬間」,在日誌上寫道:「一股無名的暖流迴盪在參與分發的工作人員身邊。」但很快又冷靜寫下自己的觀察:「發現的需求﹕1.基本生活物資,米麵、油等;2.孩子過冬棉衣和學習用品」。

曾敏傑帶領義工隊離開後,又在日誌上匯報災場的需求,列出詳細物資數額,準備發起第二次嚴冬下的賑災長征。不幸的是,再次踏上征途的曾敏傑,卻不幸遇車禍,終結了最後的旅程。

環團玩邱騰華「拉票」

環團玩邱騰華「拉票」
掛街板 怨容許放毒
【明報專訊】國際氣候變化會議C40論壇今日鰠香港揭幕,政府早前發表氣候變化諮詢文件,勾勒未來10年減碳藍圖,包括推廣汽車使用潔淨燃料,但環保組織地球之友就質疑環境局長邱騰華無乜誠意,因為政府一直容許舊型號巴士通街走,搞到路邊空氣污染指數不時超標。

有見及此,地球之友決定送邱騰華一份「大禮」,該組織得到民主黨甘乃威同公民黨陳淑莊相助,借出中西區共17個掛「街板」地點,掛上「殺人空氣禍首請投邱騰華一票」以及「政績﹕容許歐盟二期巴士放毒氣」鮋大banner。負責設計banner鮋就係社民連支持者Carson,佢將局長個頭key落一個獱住部雙層巴士鮋嬰孩身上,諷刺政府遲遲唔取締舊巴士,影響下一代健康。

地球之友仲話,特首鰠施政報告提出用5億幾公帑為所有舊巴士加裝除氮催化器,其實未必能夠收效。組織引述學者分析,指香港成日塞車,車輛行纒又停纒,當引擎唔夠200℃,催化器效能就會大幅下降,未必適合香港使用,要求政府另備方案,例如提早更換原本2019年先完全自然淘汰鮋歐盟二期巴士,咁市民就唔使掩鼻過馬路腬。

22組織罷食大家樂旗下304店

22組織罷食大家樂旗下304店
【明報專訊】大家樂將員工45分鐘用膳時間取消計入工時的安排,一石激起千重浪,共有22個組織,包括職工盟及多個大學學生會,決定發動下周二(9日)罷食集團旗下大家樂、泛亞、意粉屋等共304間食肆的行動,要求大家樂撤銷有關安排及在更改合約前諮詢工會。國際組織國際食品勞聯亦去信大家樂批評有關做法。

要求大學食堂合約加條款

職工盟屬下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組織幹事胡穗珊表示,下周二將在中環干諾道中及其餘30多間大家樂分店設立宣傳站,早上8時至晚上9時向途人廣播、派單張,呼籲市民罷食,他們亦會於今午3時前往大家樂火炭總部提交罷食宣言。

胡穗珊表示,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及嶺大學生會將發動聯署及響應罷食行動,又會於罷食前一日中午前往理大泛亞餐廳抗議,同學屆時可將「太刻薄」貼紙貼在大家樂主席陳裕光的假人上。

胡穗珊指會陸續與各大學的膳食委員會開會,要求校方於外判食堂合約中加入保障勞工權益條款,如有違規,須予罰款、停業甚至終止合約;另已去信約見有10多間飯堂屬泛亞經營的醫管局,要求調查飯堂有否違規,如有需要,亦要處分。

國際組織去信指摘大家樂

代表全球120個地區合共336個工會的國際食品勞聯,前日亦去信陳裕光,指摘大家樂近年取得雙位數盈利增長,依然取消有薪用膳時間,令人憤怒;此舉或違反國際勞工組織對合理工資的準則,計劃發動電郵抗議。大家樂於截稿前未有回覆記者提問。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指罷食行動屬道德勸阻,他們會尊重個人選擇自由,但相信市民會選擇持續罷食,「令大家樂空空如也」。他希望大家樂回頭是岸,又警告將會對其他同樣刻薄員工的食肆有所行動。

Thursday, November 04, 2010

香港九龍社團聯會

王光亞首亮相自稱做學生 (21:25)
國務院港澳辦新任主任王光亞今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香港九龍社團聯會訪京團。

新華社報道,王光亞在會晤中說:「今天我到這個崗位感觸蠻深,首先我是一個剛剛入學的學生……香港和內地關係愈來愈密切,我為能做服務、推動的工作,感到很光榮。」

履新三個多星期以來,王光亞今日首次正式會見港澳團體,因而吸引了眾多港澳媒體。

王光亞首先對港澳媒體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親切地說:「我對港澳媒體並不陌生,在聯合國當大使時就和你們關係密切,印象很深的有兩點:敬業、能吃苦。」

王光亞說,這幾年內地的重要活動,像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突發事件,都能看到港澳媒體在第一線忙碌的身影。「你們的工作加深了內地與港澳的交流、溝通,對此我表示讚賞。希望將來有更多機會和港澳媒體多溝通、多交朋友、多聊天。」

他表示,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成功實踐,是世界上的偉大創舉。「為了做好港澳工作,這幾個禮拜我一直在學習,了解更多的情況。」

他對來訪的客人說,香港回歸13年來的實踐證明,香港離不開內地,內地也離不開香港,這點大家看得越來越清楚。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中央都給予了香港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中央堅定不移的立場。

(新華社)

2010年慈善藍皮書

2010年《慈善藍皮書》發佈
暨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研討會

中國網: 2009年我國社會捐贈量穩步增加達332億元 增長3.5%
http://big5.china.com.cn/news/2010-11/02/content_21253055.htm

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10年11月2日上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2010年《慈善藍皮書》發佈暨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研討會”,並正式發佈2010年《慈善藍皮書》。《慈善藍皮書》指出,2009年我國社會捐贈量穩步增加,達332億元,增長3.5%。〔中國網現場直播〕

中國慈善進入新成長階段

藍皮書指出,2009年是中國慈善事業持續發展的一年。在經歷了2008年“慈善元年”的轟轟烈烈之後,全社會的現代慈善意識進一步提高,慈善捐贈穩中有升,按常規性的捐贈量計算為332億元,比2007年的309億元和2008年的321億元,分別增長了7.5%和3.5%。全國彩票銷量為1323.8億元,籌措彩票公益金約463億元。捐贈款物與彩票公益金合計為786億元。股權捐贈、網路募捐等新的形式不斷出現並形成規模;慈善組織數量繼續增加,特別是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增加幅度較大,達到800家;慈善政策法規總體上得到進一步完善,但稅收政策引發的社會爭議不斷,難以完全滿足慈善組織的發展要求;慈善創新不斷涌現,標誌著中國慈善事業已經進入新成長階段。

全國各類社會組織數量從2008年的41.4萬個增加到2009年的43.1萬個,其中,基金會數量從1597家增加到1843家,特別是非公募基金會佔到43.4%(800家),公募基金會佔55.8%(1029家),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14家。全國有7個省市的非公募基金會超過公募基金會,體現企業和企業家參與慈善的熱情和專業性在增強。慈善會系統是我國最大的慈善網路,截至2010年4月,全國縣級以上(含縣級)慈善會發展到1627個,其中省級慈善會31個、地市級慈善會312個、區縣級慈善會1284個,與2007年的763個相比,在短短3年內增加了864個。

在慈善組織能力發展方面,慈善組織更加重視行業建設和人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2009年9月,部分非公募基金會提出了依託恩玖中心(NPO)籌建“基金會中心”的方案,建立基金會資訊披露平臺和行業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基金會行業公信力,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準。這是中國慈善行業探索行業自律之路的重要措施,標誌著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的發展更趨理性和專業化。

在政策法規建設方面,慈善事業有新的進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2009年8月,民政部將《慈善事業法》(草案)正式上報國務院,並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轉發徵求各地和各部門的意見。目前,《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的頒布實行和上海、湖南、寧波等省市慈善法規的起草,標誌著慈善立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在慈善文化建設方面,全社會的慈善意識和對現代慈善事業的了解更加廣泛,社會各界參與慈善的熱情更高,慈善事業良性發展的文化氛圍逐步形成。特別是慈善專題研討和報道更加深入,慈善行為更加理性,慈善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習慣,財富即責任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對外交流方面,中國慈善事業與國際社會的關係日益緊密。中國慈善組織開始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慈善事業。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首次參與東南亞地震海嘯慈善救助活動,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組織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外,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代表了中國慈善組織的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中國慈善事業的國際化戰略不僅成為中國大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經濟行為的重要補充,更是體現了中國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必然要求。

同時,藍皮書也指出,2009年中國慈善事業在持續快速發展的背後,仍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包括:政府支援和培育慈善組織的制度不健全,政府購買慈善組織開展社會服務的機制沒有建立,慈善事業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社會慈善意識和健康的財富觀沒有得到普遍認同,慈善組織專業化程度較低等,這些矛盾既反映出中國現代慈善事業在發展初期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也是各方面持之以恒地推動、培育和發展慈善事業的目標所在。

為此,藍皮書指出,中國作為後起之秀,慈善事業的發展不可能總是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後發優勢為中國慈善領域留下了發展的巨大空間。展望未來,藍皮書認為,中國經濟的巨大規模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私人財富的積累為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國慈善事業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部分企業家的高調慈善行為,特別是廣大百姓對慈善的了解和支援,標誌著中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時代即將來臨。

內地人均捐款29港元

內地行善大落後 
人均捐款 29港元

2010年11月04日
內地經濟起飛,財富大增,但樂善好施者卻少得可憐。官方公佈數據指,去年內地人均慈善捐款僅為 29港元(下同),不但遠遠落後於美國人均 7,720元,甚至低於印度人均 48元。北京官員坦承,慈善捐助在中國內地尚未被大眾普遍接受。

美國人均捐款 7720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日發佈 2010年度中國《慈善藍皮書》顯示, 2009年內地社會常規性的慈善捐贈總額約 385億元,較對上一年增長 3.5%。民政部慈善和社會捐助處長鄭遠長指,以此估算,內地 13億人口平均每人捐款為 29元,遠低於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甚至不如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印度等國。

據美國捐贈基金會(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Donation)統計, 2009年度全美捐贈額約為 25,640億元,平均每個美國人捐贈約 7,720元;而印度去年全國慈善捐贈約 581億元,而印度總人口去年為 11.98億,平均每人捐贈也有 48元,高出中國內地近一倍。

擬將慈善事業寫入教材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內地各類企業捐贈總額為 152億元,佔境內捐出款物總額的 58.45%,當中民營企業是主要來源之一,捐出總額逾 54.27億元的善款,佔企業捐贈總額的 35%,當中又以房地產行業表現最為搶眼。

民政部處長鄭遠長指,去年內地社會慈善捐款較上年增加 3.5%,但在中國、美國、英國、巴西、印度五個國家中,捐贈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比重仍以中國為最低,佔 GDP比例僅為 0.01%,美國的比例則為 2.2%。當局預計今年中國慈善捐款可達到 580億元;鄭坦承,慈善捐助在中國內地「尚未被大眾普遍接受」。

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表示,當局正跟教育部門協商,擬將慈善事業寫入教材,讓學生自小開始形成自覺行為,認為做善事是人生最大的責任,也是義務。

中新社/本報記者

全國總工會斥富士康違法

全國總工會斥富士康違法
2010年11月04日
「每月加班超過 100小時,這還不算違法?」中華全國總工會民主管理部部長郭軍,在談及早前富士康跳樓事件時,直言這不僅是工時、工資,而是企業管理的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合辦第六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郭軍昨日出席作出以上陳述。截至今年 5月 26日,富士康在內地的工廠共出現 12宗員工跳樓事件,造成 10死兩重傷。郭指出,富士康事件在社會上引發極大爭議。

半軍事化管理壓力大

據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調查,去年富士康員工每月加班達 117小時,有的甚至高達 140小時。內地 2005年 1月 1日起實施的《勞動法》規定,工人每日延長勞動時間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逾 36小時。

郭軍認為,富士康採取了福特式的企業管理,員工如同差利卓別靈( Charles Chaplin)在《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中扮演的角色,八小時工時外還不一定有自由時間,加上其「半軍事化」管理特色,「如此情況下,讓員工以甚麼樣的心態去承受這樣的重壓」?

中新社

幼兒教育機構「北京家‧盒子」

送暖玉樹車禍亡
再一港人顯大愛
【明報專訊】步入寒冬,青海省玉樹地震災區的兒童仍披單薄衣服。帶帳篷、棉鞋、火爐等物品的港人曾敏傑,與幾名義工心裏祈盼為災區送暖,讓災區兒童度過嚴寒,怎料眾人乘坐的越野車上周三在山路上發生意外,一行5人連人帶車翻滾落百米山坡,當中3人當場死亡,包括終年35歲的曾敏傑。

送暖行動無法完成,曾太馬菁決定先擱下丈夫的身後事,將亡夫的遺願列作首要任務,趕及嚴寒前為災區兒童送上禦寒物資。曾敏傑的故事,被譽為延續了在玉樹地震中捨身救人阿福(黃福榮)的大愛精神。

越野車墜百米坡 獲譽延續阿福精神

「沒想到當地那麼窮,冬天到了,一定要為孩子們做點什麼。」這是育有一對年幼子女的曾敏傑,今年9月到訪青海玉樹災區探訪後說過的一句話。去年到北京定居及開辦幼兒教育機構「北京家‧盒子」的他,當時與公司職員隨救援機構到提前進入冬季、政府救助不到的災區探望孤兒,並送出募捐得來的1000多件棉衣,其公司職員王震形容﹕「Andy(曾敏傑)一件一件的給那些孩子挑合適的衣服,挑到合適的就特別高興,然後就給他們穿上,穿上還要抱一抱。」

不過曾敏傑並沒有自覺完成任務,得知區內有兩間小學百多名孩子生活困難,他與太太展開另一輪募捐,籌集了5萬多元人民幣的物資,於上月25日與職員楊浩及王瑞帶往災區。抵達青海西寧後,3人與當地義工俄金曲桑及布桑會合,於上周三(27日)駕車入村,物資則由卡車隨後運上。其間,曾敏傑接替駕駛越野車,駛至距離兩間學校約10公里的一個急彎處發生意外,越野車衝落148米山坡,被拋出車外的楊浩、布桑及曾敏傑當場死亡。

辦幼兒教育機構 禦寒物資贈災童

意外發生至今一周,位於北京的「家‧盒子」堅持營業,中心喇叭沒有停止播放兒童音樂,公司員工繼續微笑迎客,這是事後開會的決定,就是不能因意外影響公司運作,但每個人都明白﹕Andy去了。該公司市場部主管李潔對本報記者說,部分員工在一起回憶時,還是忍不住眼淚。她形容曾敏傑雖然低調話少,但性格和善、平易近人、熱心公益。

曾敏傑對玉樹地震的關心,並非一兩次探訪及送物資的事,李潔說地震發生後,曾敏傑提議在小劇場義演3天,結果場場爆滿,所有款項捐獻玉樹,曾氏夫婦更自掏腰包慰勞連日來筋疲力盡的職員。

本港入境處表示,特區政府駐京辦10月28日接獲有關家屬求助,翌日派兩名入境事務主任分別到玉樹及西寧,協助港人家屬處理善後。曾敏傑的遺體昨運抵北京,遺體告別儀式將於本周六在八寶山烈士公墓舉行。

20歲職員當地義工同遇難

正如曾敏傑常說的一句話﹕「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周邊的人,再通過周邊人的行動去影響整個社會,中國的公益事業才能真正發揚光大。」曾敏傑身體力行影響公司職員與他一同參與公益活動,楊浩正是其中一人,可惜他亦在車禍中遇難。

身材高大的楊浩只有20歲,在同事眼中是個「特別陽光的大男孩」,每次公益活動都特別積極參與,今次亦是他主動報名參加。同事為他整理遺物時,發現他的一本隨身記事本,上面記有幾天義工行動的點點滴滴,他在其中一段日記提出這樣一個疑問﹕「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怎才能讓孩子們感到快樂?」遺物中還有一份報紙,折起的一頁正是「育兒篇」。

明報記者

新菜園村七月入伙

新村明年七月入伙
2010年11月04日
【本報訊】新菜園村選址在八鄉元崗新村,佔地逾 14萬平方呎,與原址相距約 10分鐘車程。新村將劃出超過 3.7萬方呎公共耕地,由一條清溪貫穿;每間村屋坐北向南,滲透自然清風。負責新村規劃的香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維仁說,新村首要與農業結合,才能達致生態村的效果。

新菜園村劃分為北、中和南三區。目前有 30多戶村民共領有 50個復耕牌,每個復耕牌可在新村興建一座每層面積 400方呎、最多樓高兩層的村屋。新村位置常吹西南風,因此每間屋的大門向南或西南方,四面設窗作對流,讓清風走遍屋內每個角落。

三款設計供選擇

有三款村屋供村民選擇,簡單分為長形、方形及天井形,依每戶所買的土地地形而定。村屋會使用雙層隔熱牆及活動式遮陽板,增加通風效果,減少開冷氣;屋外則騰出土地耕種,並設耕寮。村民可選擇在屋頂植草及建立雨水生態池,環保先行。

新村三區均設公共耕地,共佔地逾 3.7萬方呎。村口及停車場設於北區,村內不設車路,只建一條闊 1.8米的行人路,可供單車行駛。新村特色之一,是從南區旁的河道引水入村,成為清溪。溪水最後流入北區的魚塘,帶動風勢游走全村。王維仁表示,新菜園村建屋需時約半年,初步估計每間屋需 60萬元,預計明年農曆新年前動工,最快明年 7月入伙。他指出,新村的規劃首要與農業結合,且騰出公共空間,增加村民互動。

信息共融基金會

中標後被插一腳 
社聯促政府交代

2010年11月04日
政府早前為「支援上網學習計劃」招標,結果被傳媒踢爆得分最高的社聯,竟然被「建議」與另一入圍團體、由民建聯成員葛珮帆創辦的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有份組成的信息共融基金會,一起合作搞主理計劃,被人懷疑有益民記友好之嫌。有官府中人估計事件屬兩個組織之間嘅茶杯風波,政府只想搞好計劃,又覺兩個機構的建議各有優點,才建議兩組織合作。

有違反招標條款之嫌

不過,有社聯中人卻不是這樣看,他對單仁說,事件是否涉及政治因素,暫時既無人證又無物證,不好亂作猜測,但有些事實令社聯感到十分疑惑──政府招標文件沒有寫明中標機構可以多於一間,又未有列明政府有權要求兩間機構必須合作主理計劃,否則可以不批出標書。

對社聯而言,政府要求他們與信息共融基金會合作,某程度上已違反招標條款,當然標書必定有相關條文,保證政府擁有最後「話事權」,但中標機構可以多於一間,政府又有權要兩間機構合作,是一項相當重要條款,直接影響機構有否入標意欲,這正是社聯中人其中一個疑問。

第二個疑問是,政府把合約招標,絕少將兩個不同機構提交的建議,強行融合一起,因為對公務員來說,這是「高風險」做法,萬一計劃因此出亂子,公務員要負責,所以過去政府將計劃批給一個機構做,就是由該機構獨自做,就算講明批給兩個機構,也是各自分開做,甚少搞融合計劃,唯一較特別的例子,近期只有西九設計,政府一早講明會將不同設計融合,何以今次政府如此例外地處理「支援上網學習計劃」的招標?

至今連「死因」也不知

最後是社聯至今也不知道,他們的計劃在哪一方面不及信息共融基金會方案,若政府講明社聯不及對手之處,社聯又真的無法提出改善建議,要跟信息共融基金會合作還算合理,但現在他們連「死因」也不知,就被迫和對手合作,當然令人不服氣。據知社聯主席陳智思已去信政府,要求有個白紙黑字交代。

Tuesday, November 02, 2010

香港樂施會

雨水失調
埃塞農民賣牛棄地
【明報專訊】夏天愈來愈熱、香港將來或無冬天……這些都是不少港人認為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大不了開冷氣便解決。不過,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正影響非洲一些農民的生計,雨季失調令埃塞俄比亞農民Sefya的耕地多年來農作物失收,唯有變賣50多頭牛,又因未能支持一家生計,被迫與子女分隔。

耕作時沒水 大雨收成

38歲的Sefya Funge Hussene,與丈夫育有8名子女,生活在距離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外150公里的地區,一家人依靠務農為生,種植玉米、大麥等。不過她表示過去20多年間,氣候變化愈來愈嚴重,以往雨水定時來,可以栽種農作物,「以前4月至8月是雨季,但現時12月至2月也會下雨。每當做好準備開始耕作,就沒有雨水,但當農作物差不多可以收成時,又會被大雨摧」。

雖然Sefya生活地方近河套,但在80、90年代卻遇上大旱,過去數年間土地曾多次裂開,土壤的肥力亦流失,使傳統種植也沒法收成。Sefya擁有的54頭牛,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死去,就是被她變賣維生,她亦因無力支撐全家生活,其中5名子女不能和她一起生活,最後為了生計,不惜將自己寶貴的農地出租,自己則要當工人為他人在農地工作,她坦言「無法想像生活有多艱苦」,表示「氣候變化真的在發生,大家需要共同對抗」。

香港樂施會政策倡議經理蘇培健表示,Sefya的個案在發展中國家甚為普遍,他指富裕國家除了要減排外,亦要出錢幫助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問題。

環保團體企業贊助

綠色力量認收港燈贊助
不申請愛香港撥款
【明報專訊】有環保團體早前向本報表示,不會申領「Love Ideas, Love HK」撥款,原因是有感李嘉誠旗下業務有爭議性;其中提出質疑的綠色力量過去10年都有領取李嘉誠持有的港燈集團的贊助,每年由數萬至逾10萬元不等。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承認有收贊助,但「不代表我們向企業壓力屈服」。

不代表向企業壓力屈服

文志森被問到,為何質疑李嘉誠又同時申領港燈贊助時,未有直接回應,只承認港燈贊助綠色力量每年的「世界清潔日」活動,「是主題性活動,非恆常撥款」。除港燈,長實亦有派員參加去年綠色力量舉辦的「環島行慈善行山比賽」,文志森指長實貢獻善款逾萬元。

文志森昨表示,「Love Ideas, Love HK」非主打環保,加上競爭激烈才不申請。他指綠色力量會接受公司贊助,除了皮草及煙草商,三成收入來自企業。「但我們收錢,不代表我們向企業壓力屈服」,收贊助與監察企業無直接關聯。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次有申請「Love Ideas, Love HK」撥款30萬元,欲推廣綠色婚禮,發言人表示內部有明確指引列明保育工作不會受贊助人影響,是次申領撥款,不代表以後不會監察李旗下業務。

綠色和平不會收取任何企業贊助,只收公眾捐款;地球之友則視乎企業性質個別決定。

Monday, November 01, 2010

北京環球輿情調查中心

內地調查指民眾多同意政改 (18:34)
北京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近日針對政治體制改革做民調,結果近8成受訪民眾表示中國應該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環球輿情調查中心隸屬中共人民日報社所轄的環球時報。該中心自10月28日至10月31日以電話方式,訪問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西安、瀋陽的民眾,受訪者為18歲以上的市民。

截至10月31日下午6時,共回收有效問卷1327份,所有樣本都採用隨機抽樣方式獲取,並根據國家統計局2008年公佈的最新人口數據,綜合地區分佈、年齡結構和性別比進行部分加權調整。

在回答「中國是否應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問題時,78.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應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僅5.0%的受訪者持相反態度,認為不應該改革。

不過,在被問及「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時,57.3%的受訪者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是政治體制改革目的,53.0%的受訪者認為目的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46.5%的受訪者認為是解決中國現有的問題,15.5%的受訪者認為目的是推行西方式民主政治體制,最低的比例是「說不清」。

在被問到「政治體制改革應該主要解決那些現實問題」時,「縮小貧富差距,建立社會公平」和「消除腐敗」的提及率最高,分別達到79.2%和73.9%。此外,保障「個人行使民主權利」、「增加黨務政務公開」、「提高法律的權威」、「擴大基層民主」的提及率也高,都超過6成。

調查結果的分析是:「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中國應該推政治體制改革,但同時主張要把穩定放在首位」;「絕大部分受訪者不主張推進西方式民主政治體制,認為政改的目標應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解決中國現有的問題。」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