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4, 2009

「河蟹」政治與社工專業滅亡

「河蟹」政治與社工專業滅亡
《明報》 2009年9月4日
張超雄 正言匯社社長/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已不是第一次。回歸後的香港,真的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

以下的情節,港人似曾相識,在社福界則是無日無之:任職基督教女青年會已達26年的大澳社工謝世傑,因為在兩次水災期間積極協助面臨斷水斷糧、家財盡?的居民,惹來該區鄉事委員會不滿,遭四度去函投訴。女青成立的專責調查小組,決定向他發出書面警告,同時將其調離大澳。謝世傑上訴無效,最終憤而離職。

不過,原來就在事情發生前,女青曾經發信表揚包括謝世傑在內的大澳社區工作隊,稱讚其於救災時的表現。事情的轉向,都發生在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一次與女青高層的會面上。

這次會面所討論的項目非同小可,關乎女青的會務發展和會所重建。會上,曾德成主動向女青高層提及收到鄉委會投訴信的副本,要求女青和鄉事會好好合作,以配合政府推動社區和諧。事後女青董事局對局長的說話心神領會,決定將有關員工革職,只是管理層認為做法過分了,最後換來對謝世傑作出警告兼調職的「格外開恩」。

路祥安、羅范椒芬干預的是學術自由,曾德成干預的則是社工專業自主。曾德成對女青是否有明顯施壓的企圖,或許已經不太重要;身為一局之首,若連說話的輕重也不懂分辨,被剝奪民主選舉權利的港人,可以有何話說?反而是女青面對政府「和諧要求」時的窩囊表現,再一次揭示近年在政府的大力制約和干預下,社福機構紛紛歸邊,講求平等、公義和不畏強權的社工專業正逐漸步向衰亡。

不是危言聳聽。從機構的內部文件可知,女青成立的調查小組,最初是明確肯定社區工作隊所作的貢獻,更指出機構在大澳的工作「30年來都得到居民的欣賞」,又特別稱讚工作隊救災的過程「盡心盡力」。惟發生局長「河蟹式施壓」後,機構的態度隨即出現180度轉變,不但提醒工作隊機構的經費來自政府,更特別要求工作隊必須改變自己,「刻意地支持對方工作」之餘,更要「公開讚賞其功績」,以求「將榮譽歸他們」。

作為秉承基督仁愛精神的社福機構,女青自有其一貫的宗旨和理想。如今竟出於鄉事保守勢力的片字隻語,而對克盡己責的社工施以極刑,連作為社會工作者的基本價值也可置諸不顧。

社工的專業守則訂明,社工必須以服務對象的利益為優先,當政府的政策或程序令受眾陷入困境,社工有責任透過充權、自決和平等的原則,協助受眾向當局爭取改善。故此,社會工作本身有其基本的價值,社工的天職不是要與當權者打好關係。機構既已充分肯定員工的工作,在面對權貴施壓時,則理應恪守機構的工作方針和價值觀,充分尊重和信任其社工團隊的專業和自主性,而非犧牲員工用作「祭旗」。

事實上,社工從事社區發展工作,難免觸及傳統地方勢力有形或無形的利益。例如社工向來鼓勵婦女參與社區事務,大澳長久以來的道德規範卻不容許婦女「拋頭露面」,結果造成不同地方團體之間的張力。在這方面,女青社區工作隊早令鄉委會深感不滿,鄉委會在其投訴信內開宗明義指出,工作隊成立三十年來「處處與鄉委會對抗」,「將大澳社區發展的功勞歸於自己」,進而要求民政總署結束女青在大澳的服務。再看鄉委會針對女青工作隊救災工作的11宗罪,包括什麼「無禮貌」、「不適當使用揚聲器」、「安排居民張貼讚賞工作隊的海報」、「唱衰大澳」等。如此無稽可笑和爭風呷醋的表述,竟換來女青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這些業已晉身管理階層的社工同寅,在政府緊緊操控機構資源的前提下,其作為社會工作者僅餘的風骨已消失殆盡。

不過,是次女青事件又豈只是冰山一角?每日發生在大大小小社福機構的類似事件何只數十?只是沒有局長級的介入和當事人挺身而出,受壓的社工啞忍的啞忍,決意轉行的黯然離去,沒能為業界帶來一點反思。這是我們反省社工價值的時候了。別讓社工專業在沉默中滅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