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05, 2009

樂施會看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發生將近一年,對經濟民生的影響陸續浮現。小投資者抱怨當局對高風險的金融產品缺乏有效監管,又指責銷售商沒有承擔責任,令他們的積蓄瞬間化為烏有。另外,部分公司在錄得盈利的同時,竟然作出減薪裁員之下策,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大家不禁要問,企業在追求利潤之餘,在社會上還應該擔當什麼角色。樂施會認為,在經濟形勢逆轉的時候,企業善盡社會責任顯得格外重要,而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有更豐富、更深層次的涵意。

企業社會責任等同於單純的公益活動或慈善捐獻,已經是一個落伍的觀念,有時候甚至被外界批評為粉飾櫥窗之舉。當今的大趨勢是將企業社會責任視為整體管理策略及風險的重要部分,這樣才符合企業的長遠利益。以前述裁員減薪的例子說明之,便是企業在經營困難時,也要想方設法維護員工的權益,而在企業日常運作中,如何維繫良好的勞資關係,包括是否具體有效的溝通機制,處理彼此爭議。企業社會責任所要追求的,是全面地在企業內部確立一套制度,更好地處理企業與社會、以及各方持份者之間的關係。說到底,這不是企業對單一事件的應對方案,而是一項企業長治久安的舉措。

就企業的利益而言,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將有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商業風險。試問一家公司旗下的廠房經常發生勞資糾紛、工人鬧罷工,那麼各地買家也會視之為商業風險,又或者產品的生產涉及血汗工廠的指控,因而遭受消費者的抵制,凡此種種,無疑影響公司的業務發展。

樂施會相信,企業在落實社會責任的時候,資訊的透明度至為重要。全球的趨勢,是消費者與投資者渴求更多及更全面的資訊,而透過公開企業社會責任的資訊,讓公眾監察其運作,企業將可望更好地與各界溝通,建立互信。企業的公信力是建基於資訊公開的基礎上,克盡社會責任的企業,不僅無懼公開資訊,相反會更樂意與各界開誠佈公地溝通。因為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紀錄,將有助提升企業形象,長遠會對公司業務發展有著莫大裨益。

樂施會一直注視香港企業的表現。去年對43家恒生指數成份股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分,以100分為滿分,僅17家取得50分或以上。另外,2006至07年間,公民教育委員會的企業公民意識調查結果顯示,一萬多家受訪的香港公司,只有23%認識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真正有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更低至9%。兩項調查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在香港企業界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針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特定範疇,樂施會又專門對香港成衣企業披露供應鏈勞工標準方面進行了調查。選定成衣企業為研究對象,是由於成衣業普遍聘用大量基層勞工,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女工。樂施會相信,這些工人的待遇直接關係到廣大貧苦大眾的生計,而他們正正是樂施會積極扶持的對象。

有關調查評估了26家香港成衣企業的表現,當中19家公司得零分,說明它們完全沒有公開供應鏈勞工措施,它們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表現成疑。其餘5家公司的得分介乎10至33分。結果顯示,溢達集團得70分,成了業界的佼佼者。有見及此,樂施會最新推出了全港首份為行業而設的企業社會責任指引 ──《靚衫良心造:成衣公司社會責任指引》,旨在向成衣業提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資訊,以推動業界關注該議題,並落實有關政策及措施。

總的來說,香港企業界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尚在起步階段,以中、小型企業尤甚。相反,在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已趨向成熟。譬如說,在歐美國家,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單是企業本身,還有一群熱衷於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的投資者及基金經理。他們在衡量企業的投資價值時,不單是分析其財務表現,同時還考慮企業的管治、環保、以及履行各項社會責任的表現。根據社會投資論壇(Social Investment Forum)的調查,在美國本土,與社會責任投資相關的資產規模逐年增長,從95年6,390億美元,至07年已達27,110億美元,十多年增長四倍多,佔整體投資市場的資產總值約11%,數據說明道德有價。

社會責任投資在歐美興起,彰顯投資業界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投資人在賺錢之餘,還講求道德良知。它們相信,社會責任投資的表現一直不輸給大盤,其回報足以說服廣大投資者的支持。

在國內,深滬兩地的證券交易所先後發佈了文件,鼓勵上市公司披露企業社會責任資訊。國務院早前發表了指導意見,敦促中央企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匯報工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這些動向是不容忽視的。為免香港在競爭上處於劣勢,樂施會促請有關當局,積極推動公司強制性披露企業社會責任資訊。真誠地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香港公司,定會獲得更多社會責任投資者的青睞,增強企業的集資能力,正好為迎合新的發展機遇作好準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