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2, 2009

保良局學校便服日

憂子遭標籤 窮父捐獻便服日
保良局學校籌款 最少捐20元

2009年5月12日
【明報專訊】鼓勵小朋友參與慈善活動並非壞事,但保良局轄下學校即將舉辦的「慈善便服日」,手法卻惹來質疑。有失業的學生家長反映,收到有關家長信後感為難,因學生須捐款20元才能穿便服上學,擔心造成標籤效應,「一眼就看出誰有捐誰無捐」,他最終為顧及兒子感受,不情願地捐了20元。

保良局下月15日在轄下各部門,包括學校舉辦慈善便服日,捐款20元或以上的學生可於活動當日獲贈大會標貼,並穿上便服或指定主題服飾上學。由保良局主席兼屬校校監何志豪署名的通告列明,活動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屬校資源,而捐款將「直接撥充學校(由學校訂定及填寫)用途」。

保良局﹕已考慮家長憂慮

失業後只做兼職的學生家長黃先生直言,自己雖不至「無飯開」,但收入不穩下自然想盡量減少支出,原本打算不捐款。不過,從不會因捐款問題與他爭辯的兒子,這次一反常態,堅持非捐不可,更說﹕「個個都知我無捐啦!」

此話令黃先生擔心活動為學生帶來壓力,更產生不必要的標籤效應及自卑感。他指出,兒子就讀津貼學校,學生一般家境未算富裕,部分更屬貧困家庭,他擔心捐款活動為他們造成更大心理壓力。他表示,至今仍未知「由學校訂定及填寫」的捐款用途是什麼,但強調保良局是值得尊重的團體,相信今次只是一時疏忽。

保良局回應稱,舉辦活動前已考慮到家長上述的憂慮,因此已致函其他善長及機構捐款贊助未能參與的學生,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但捐款不會特定為贊助某校或某學生,而設捐款下限是想增加善款收入,並指「一般籌款節目亦有設捐款額」。保良局又稱,已得悉部分學生或會只捐款而不穿便服,故學生就算在活動當天沒穿便服,亦未必會被認出是沒捐錢。

張文光籲多給彈性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表示,學校籌款應特別小心,便服日只是一種籌款方法,「如果捐1元同20元都可穿便服,就可避免捐不起的學生尷尬」。他認為,小朋友也有自尊,鼓勵他們捐款之餘,能多給彈性會更好。

社署及教育局回應稱,學校為公益團體或學校本身籌款,均毋須事先申請。教育局續稱,根據局方指引,學校舉行籌款活動時應清楚向家長指明籌款原意,而且不應建議捐款額,若學校是為本身需要籌款,則須將款項及開支記錄在學校帳目內公開,並擬備財政報告供教師、家長及學生參閱。

明報記者 馮樂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