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2, 2008

張超雄﹕增加生果金捉錯用神

張超雄﹕增加生果金捉錯用神
2008年10月22日

【明報專訊】生果金水平的爭議,由年初延續至立法會選戰,直至近日施政報告,特首終於有個說法。為回應各政黨建議的生果金水平,特首宣告擬將生果金由每月625至700元,劃一調升至1000元。這個做法本來能讓政黨「加分」,偏偏特首卻要加上一個資產審查機制。政黨為爭取增加生果金不遺餘力,卻令特首借勢將生果金變相推翻,愛你變成害你,政黨無不群起攻之。

最近環球經濟急速轉壞,直接衝擊很多清貧長者的基本生活。當「紙皮沒價」的年代徐徐降臨,拾荒的利錢加上生果金,再也不能維生。現在生果金再要多加一度鎖閘,政府咄咄逼人,無異將清貧長者趕盡殺絕。

仰賴生果金維生的長者究竟有多少?這個數字或許不好計算,但長者領取綜援和生果金的數字,加起來便達長者人口約九成,當中兩成多領取綜援,另外六成多領取生果金。有數據同時顯示,三成多長者正處於貧窮狀態。由此推斷,未有領取綜援而僅靠生果金餬口的長者約佔一成,人數多達8至10萬。

審查機制「篩走」有真正需要長者

本來增加生果金並無不可,亦是必需之舉,問題只是要協助清貧長者,重點不應是調整生果金,而是徹底檢討綜援制度的不足。目前長者佔整體綜援個案超過一半,但要申領綜援並非易事,很多長者因為種種原因,並不符合資格。不要說長者綜援的資產限額甚為嚴苛,長者若與家人同住,政府假定家人必定支援長者生活,於是要申領綜援,便需全家一起申請,否則即使家人沒有供養亦無法申領,除非子女願意簽署俗稱「衰仔紙」的不供養父母證明書,令長者陷於尷尬的境地。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援助制度,環顧外國絕無僅有。

但綜援的「創舉」,加上其負面標籤,已令無數清貧長者卻步,選擇只以生果金維生。一旦落實生果金審查機制,制度縱然如何寬鬆,總難避免部分被「篩走」的長者,其實是有真正需要。特首要將生果金這道保障長者最後的安全網一手摧眦,日後這些長者可能再無退路。

生果金是本港僅有的全民福利,原意是社會對長者的回饋。然而,隨覑長者貧窮率節節上升,生果金的性質已由「敬老」變為「養老」,成為相當部分長者的生活依靠。這是一種「扭曲」的現象,政府該做的是撥亂反正,而非將錯就錯,索性以生果金支付長者基本生活。本來綜援水平亦只能僅僅應付長者所需,對於被新的審查機制界定為有需要的長者,政府卻以少於這個水平一半來支帳。政府的「縮骨」,已傷透長者的心,特別是那些年將70、勞碌大半世後準備接受社會回饋的長者。

特首打倒昨天的我

若特首非善忘之輩,想也不會忘記自己面對議員的質疑,曾在去年10月的答問大會上強調生果金只是敬老象徵,「不是可以全部用以過活」。但今天的我已打倒昨天的我,特首現在真的要將生果金轉化為過活費,這是將逐漸建立起來的社會契約一手推翻。經過多年的演化,生果金的「敬老」性質已被廣泛認同,社會視之為對長者的承擔,而長者亦以此為社會對其的敬重。這是一種無形的精神紐帶,讓社會上的個人感到與整體社會的共生連繫(communal society),是凝聚社會的重要元素。因此,生果金的質變,也將令這種社會資本隨之消失。

其實事情十分簡單,生果金既是回饋性質,便不應將之作為生活津貼。而綜援既是保障清貧長者的常規機制,要改善他們的貧窮狀,便應從改革綜援做起。

長遠而言,綜援亦非解決長者貧窮的良方,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幾乎是唯一出路。即使保守如美國,實行供款式的退保制度亦有多年。人人皆會步向衰老,但年老不必然要抵受貧窮之苦。長者仰賴的不應是救濟和憐憫,享有全面的退休保障,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作者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