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創新思維關懷社會開辦企業

信報財經新聞
P21 | 時事評論 | 大班人語 | By 鄭經翰 2007-09-21
標示關鍵字
創新思維關懷社會開辦企業
鄭經翰

  行政長官曾蔭權競選連任期間,積極主張發展社會企業,扶助弱勢社群,以體現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  對於社會企業,基本的精神,其實應該符合三大條件:一、企業必須有創業的能力,可以增加工作職位,為低下階層及弱勢社群製造就業;二、企業一定要有盈利能力,只是賺取的利潤會重投放於社會企業,創造更多社會資源;三、企業不應與現在社會存在的行業重疊,避免不必要的競爭。

  我們過去一群有心人士創辦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以福利辦企業,由企業養福利,長期持續發展,便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因此,不少有意向政府申請資源創辦社會企業的人士,都不明白有關政策的要求,缺乏創意,說來說去,只懂在環保回收工業、大廈管理、清潔工作或足沐按摩等項目眼,甚至目的旨在要求政府撥地,以便大規模發展回收工業。

社企重再持續發展

  其實,環保不是不重要,社會企業最重要的意念也是再持續發展,但回收廢料已經成行成市,重覆有關項目不單缺乏創意,也有與民爭利之嫌。況且回收工業目的也是賺錢,最終只會有利私人企業,與社會企業精神背道而馳,所以有心人士一定要創新思維,另闢蹊徑,才有可能成功創辦社會企業,獲得政府撥款支持。

  澳洲有一間志願機構名為Crossroad,是世界性的組織,全球各地皆有分支,香港也有支部,其成功經驗實在值得借鏡。作為社會公益事業, Crossroad的意念很簡單,就是建立一個交易平台,讓全世界各地互通有無,各取所需,一來可以為有需要的地方和人民提供所須的物資,二來也善用資源,充分發揮循環再用的環保概念。譬如說,非洲缺乏衣服和電腦,Crossroad便在富裕國家收集有關物資,然後轉送非洲。現在Crossroad在香港的分支機構已極具規模,全職員工達七十人,義工逾六百人。   將Crossroad的創業概念應用於香港,轉化為社會企業,發展成為賺錢項目,我即時想到不少富裕人家的多餘物資,其實可以在社會上循環再用,一方面既可以為低下階層和弱勢社群創造就業,另方面也可以善用資源,避免浪費,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眾所周知,香港的富裕人家經常購物,家裏一定有很多舊衣物、舊傢俬及舊電器如電腦、音響、電視等等。他們裝修家居的時候,也會丟棄不少家庭用品如廚具、潔具或冷氣機等。這些物資大多是名牌產品,款式或過時,卻大多仍有使用和市場價值,胡亂丟掉未免暴殄天物,可惜得很。平時,這些富裕人家都會為更換這些物品而費煞思量,但倘若有人以慈善為名向他們募捐,他們一定如釋重負,樂於捐贈。如果我們創辦一個社會企業,專向全港富裕家庭募捐所有棄置物資,便可無本或以非常低廉的成本(例如搬運和儲存費用)創業,只要是非牟利組織,一定可以獲得政府和社會廣泛支持。這些棄用物資只要稍加整理或翻新,便可重新出售,為社會企業帶來利潤,養活一群員工。

捐出月餅分享佳節歡樂

  事實上,這個意念並非無中生有,早已存在於社會之中,就是五、六十年代香港曾經盛行的收買佬行業。現在日本也大行其道,名之為「古」,有關企業將收集的物資放在不同的Outlet Store出售,大受歡迎。香港是富裕社會,物質條件豐厚,但社會貧富懸殊情況嚴重,完全有條件創辦同類社會企業,不但可為低下階層和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更可紓緩社會階級矛盾,有利締建和諧社會。

  這些outlet更可成為景點,吸引本地消費和自由行遊客,對本港旅遊業肯定大有裨益。

  近日英基港島中學一群學生發起的「月餅愛心行動」(Operation Mooncake),我的兒子是其中一名成員,意念便與上述社會企業相近,實在值得支持。由於中秋節臨近,普天同慶,絕大部分中國家庭都會吃月餅賞月,共聚天倫。可是,社會上不少貧困人士卻買不起月餅,無法分享歡樂。然而,月餅的價值卻是一瞬即逝,過節前可以貴至成千上百,過節後卻一文不值,不少人吃不完也會丟棄。與其如此浪費,有能和有餘人士,大可在過節前將多餘的月餅捐出來,讓有需要的人士也可歡渡佳節。這個慈善行動,不但有益於社會,對參加的學生也大有教育意義,不單讓他們有機會關懷社會,對他們未來晉升海外著名學校,亦大有幫助,因為所有海外名校招生,除了重學業成績外,也要求學生有社會意識,沒有社會服務經驗和資歷,入學機會也會大打折扣。

  承蒙富利堡汽車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毅力先生的鼎力支持,免費提供所有物流服務,以及港台《晨光第一線》主持曾智華義務宣傳和多個飲食集團慷慨捐輸,今次「月餅愛心行動」在很短時間內已能收集超過四千個月餅,轉贈全港有需要之貧困人士。今次的行動只是一個試驗計劃,倘若完滿順利完成,今後便可擴大推行,動員社會上更多學校學生參與,裨益社會更多有需要人士。

  推而廣之,香港一年四季都有佳節,其實都可以倣效上述的意念進行不同慈善行動,例如端午節搞粽子愛心行動、聖誕節搞聖誕禮物愛心行動、新年搞年糕愛心行動,將應節的物品由豐裕卻用不盡的人士,轉贈匱乏有需要的人士。上述所有慈善行動,背後的意念,都是分享、分配和再用,鼓勵全港社會各個階層互愛互助,善用資源,無私施予,為締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應有的一分力量。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秋佳節,恒指迭創新高,衝破二萬五千點的關口,本港經濟一片欣欣向榮,但不少人卻仍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哀嘆。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們有能有餘之士,個人歡樂之餘,若能以蒼生為念,作出小小捐獻,為人家帶來歡樂,做到真正的普天同慶,不是更有意義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