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8, 2005

「心飛舞團」

智障小天使舞出真情
專業導師﹕他們是我的老師

2005年12月8日

【明報專訊】在排舞室裏,丁世強與其他8名成員,正努力排練一節節的舞蹈,以靈活動作及舞姿將編舞者心思演繹出來,若不是細心觀察,旁觀者難以發現這班正舞動身體的舞蹈員原來是智障人士。這班在舞台下被人遺忘的人,在舞台上得到認同,更可貴的是這班小天使感化了身旁自以為正常的人,尋回人生價值。

演繹迷失都市 偶有「蝦碌」

「他們真是一班小天使﹗」這是在訪問期間,記者多次聽到的說話,不論是智障人士的家長、舞團編舞者,他們皆不約而同以此形容這群「心飛舞團」的成員。舞團是在2000年正式成立,是香港唯一由智障人士組成的舞蹈團,在明年1月6日及7日,將首次在香港演藝學院作公演。

舞蹈團共有9名成員,由23至31歲不等,他們多為輕度及中度弱智人士。當音樂響起時,這群受過長期訓練的舞蹈員即時站在準確的位置,並隨音樂舞動身體,在「迷失的都巿」一節中,他們扮演營營役役的都市人,在趕時間、看報紙及「搵錢」。

9 人的舞姿不很齊整,偶有「蝦碌」,但他們毫不怯場,只要音樂繼續響起,定會努力完成整套動作。問隊員丁世強辛苦嗎﹖他大聲的說﹕「唔辛苦﹗」並續說﹕ 「紙、紙。」在旁的舞團負責人、聖雅各福群會服務表現領導黃淑賢解釋﹕「他仍講緊剛才跳舞時出現的道具呢。」可見他對跳舞的熱誠。

導師﹕簡單引導喜怒哀樂

有10 多年跳舞經驗的專業舞者吳詩韻表示,普通人會認為自己比智障人士聰明,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弱點,只是「框框不同」。吳用不同方法將智障人士的專長發揮出來,在編舞過程中要顧及智障人士「天生骨頭較軟及扁平足」,而他們不會控制身體體重,故不會有太多跳躍動作。她用簡單引導方法,令他們明白舞蹈所表達的意思,例如「問他們肚餓時的感覺」、「有什麼喜歡的物件」等,讓他們理解舞蹈中的「喜怒哀樂」。

吳接觸了智障人士十多年,知他們心思簡單,有一次問他們要什麼禮物時,他們所要多是一條裙、一個老婆、一些食物,甚至有人表示﹕「我只要一包檸檬茶,唔要好多﹗」這反而令她反思普通人所追求的物質已超越基本需要,難怪她滿有感慨﹕「他們反而是我的老師呢﹗」

明報記者 梁偉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