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1, 2005

社福過渡撥款

社福過渡撥款涉10億

申請須呈極詳盡報告

【明報專訊】政府估計,當局若向被停止發放「整筆撥款」過渡期補貼的社福機構,提供一次過特別撥款措施,將涉及10.67億元的財政開支。當局要求申請特別撥款的社福機構,提供機構詳細財政、人力及薪酬開支資料等,作審核特別撥款的要求。

立會周四討論建議

社署決定在下年度停止向社福機構發放過渡期補貼,讓機構維持對「定影員工」(即以制度推行當天為界線,在之前入職的員工薪津受保障)的薪酬福利,惹起社福界 強烈不滿,但政府最近建議向部分有需要的機構,發放一次過的特別撥款,讓這些非政府機構管理層有更充裕的時間作調整。有關建議將於本周四的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討論。

在社署向立法會提交最新的文件中,進一步闡述政府提供予社福機構自願申請一次過特別撥款的詳情。

須詳列財政薪酬行政資料

按社署的建議,在主要供財政狀未如理想機構申請的方案,當局會要求申請機構向社署提供相當詳細的資料,包括有關機構改行整筆撥款制度後,重組架構和重整服 務的措施、每年能節省的營運開支、機構有否開拓新服務、舊員工的流失情、員工薪酬水平、累積的整筆撥款儲備,並要解釋有關機構在過渡期補貼於06/07 年度起停止發放後,無法以整筆撥款模式運作的財務分析報告,以及日後令財政達收支平衡的財政計劃。

至於那些有能力應付停止發放「過渡期補貼」的機構,亦可申請特別一次過撥款,以推行一些令員工直接受惠的措施,如派發花紅或受訓等。不過,申請這個計劃撥款的機構,在申請時須提交一份由機構管理委員會簽署的聲明,表明在06年3月底為期5年的過渡補貼期屆滿後,申請機構「毋須社署提供任何額外的財政支援」,以填補機構舊員工薪金開支方面的赤字。

政府指出,機構可在今年9月底前提出撥款申請,當局會在今年底前通知有關機構的申請結果。

校友支持冠名聯署

郭家麒:「...現時對港大無任何期望,但他希望約見李嘉誠,盼他體諒校友的心情,願意更改冠名的決定。他說,因事件為校方一廂情願,李嘉誠十分無辜,故他會以個人名義向李嘉誠道歉。

重量級校友聯署支持冠名

41人包括周一嶽港大籲團結

【明報專訊】近日獲富商李嘉誠捐10億元的香港大學,因將醫學院冠名為「李嘉誠醫學院」引起校友分化。繼部分港大校友發聯署行動反對醫學院冠名之後,41名港大醫學院重量級校友,今日亦於報章刊登聯署聲明還擊反對者,力挺港大,更呼籲港大校友團結支持母校,當中包括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周一嶽。

反對冠名的行動愈鬧愈大,有自稱是港大校友於網上指出,若校方堅持冠名儀式,將退出港大校友會「泄憤」。

反對者稱退出校友會泄憤

41名力挺港大醫學院冠名的校友,包括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周一嶽、衛生署長林秉恩、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等,聯署者均為1985年或以前畢業的著名校友,包括前院長、前教授,以及現任港大高層。聯署聲明指「校友縱使有正面或反面的不同感受,也衷心感謝李嘉誠基金會對醫學和港大的信念和支持。」

參與挺港大聯署行動的港大醫學院血液腫瘤科教授梁憲孫說,聯署由多名熱心的校友發起,由袁國勇牽頭。他說現時醫學院校友雖對冠名意見紛紜,但他說不感到分化,這只反映港大校友對學校的愛護及關心,希望大家不要再糾纏於冠名的分歧,雙方應眼於如何運用這10億元。

指李嘉誠無辜郭家麒道歉

至於發起反對冠名的港大醫學院校友郭家麒,批評港大校長徐立之的決定「好絕」,並覺得校長利用自己的權力,說服校友支持冠名儀式。他說日前與徐立之會面時, 徐「開口埋口講錢」、「10億好多個零」等,有失學者身分,他們現時對港大無任何期望,但他希望約見李嘉誠,盼他體諒校友的心情,願意更改冠名的決定。他說,因事件為校方一廂情願,李嘉誠十分無辜,故他會以個人名義向李嘉誠道歉。

另一反對冠名的1990年港大醫學院畢業生黃國田說,不感到校友之間出現分化,校友有不同意見屬健康現象。他又稱,有非醫科畢業生校友指,若校方堅持冠名,有校友會帶同畢業證書於校內焚燒,亦有校友表示會剪碎港大校友卡寄回港大等,以示不滿。


如父子鬥氣恐影響捐款

【明 報專訊】港大醫學院冠名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有份參與反對冠名的醫學院校友坦言,從無想過會事件會鬧得這麼大,坦言不想醫學院因此而浪費10億「巨款」,他形容現時只屬「兒子(醫學院校友)與老竇(港大校方)之間鬥氣,即使老竇做錯事,個仔最終仍是認老竇的。」有校友更擔心爭拗愈鬧愈大,最終港大醫學院成為輸家,影響日後的捐款。

41名重量級校友反擊,力挺港大冠名的決定,支持者不乏「前輩」級人馬,部分更是反對派校友的「師父」。

有校友解釋,最初不滿李嘉誠只捐10億即可換取冠名,認為這價錢太便宜,而且李嘉誠亦非醫學界傑出人士,因此對此感到不滿。他說,但現時看似校友之間分化愈來愈大,亦恐觸怒李嘉誠,最終令醫學院得不償失,故部分反對聯署的校友希望找出折衷辦法,如希望校方可說服李嘉誠長期捐助醫學院,又建議如有人捐多於10 億,即可取代李嘉誠之冠名等。不過,他指港大早於多個月前已知悉獲捐巨額捐款,但卻一直沒有諮詢校友,他認為若校方再有類似事件,應預早通知校友,以示尊重。

明報記者

Monday, May 30, 2005

延伸閱讀:十億捐款

聞.見.思.錄的Alex也談到李嘉誠的十億捐款...

李嘉誠捐款十億予港大,港大將他的名字加到醫學院中,引起連串討論。看來看去,校方與舊生兩方面很像很有道理,但總是覺得怪怪的。從港大設立的專題網站中,讀有關此事件的剪報,不得坦承,我愈讀愈糊塗。

挺命名者如上周六劉細良在《明報》所寫的<十億啟示錄>,或胡恩威在《信報》寫的<十億捐款與人文精神>,覺得很有道理,也感到有點不知所云;但轉頭讀古德明在《蘋果日報》所寫的<如何弟子坐春風?>,是合吾意,但又恐墮進所謂的犬儒主義或道德高地論中。

總之,就是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怪字了得!


如何弟子坐春風?
蘋果論壇/讀者來函
E13 蘋果日報 古德明
2005-05-28

香港首富李嘉誠以十億元贈香港大學,大學隨即宣布醫學院易名,名「李嘉誠醫學院」。學院舊生紛紛反對,說是出賣名器玷污學術,要求校長徐立之辭職。其實他們不必氣憤。李嘉誠醫學院只是代表了新香港的學風。

我國先師孔子也曾恭敬接受捐獻。《說苑.貴德》有一段記載:孔子去到楚國,被一位漁夫獻魚,推辭不受。漁夫說:「天暑遠市,賣之不售(賣不出去),思欲棄之,不若獻之君子。」孔子這才受賜,對魚拜祭。門人覺得奇怪,不明白這條魚有甚麼價值,孔子解釋說:「吾聞之,務施而不腐餘財者(好施而不浪費多餘財富的 人),聖人也。今聖人之賜,可無祭乎?」孔子敬重的不是魚,而是漁夫。

現在徐立之敬重的,則是務施而斂財不遺餘力的李嘉誠。這位富商最懂得求壟斷而登之。過去幾年通貨緊縮,他經營的超級市場卻凡必需品都不斷加價;一九九七年他把樓房價格抬到天高,市民入他彀中簽約之後,賠上百萬定錢不買樓房都不可以,唯有一生負債做他牛馬;他辦的電力公司,收費之昂,令無數小商戶叫苦連天。而過去八年,董建華政府半賣半送給他的土地,贏利不知多少百億。現在他捐出十億,徐立之就視為聖人之賜。

孔子反對聚斂。魯國權臣季孫氏富甲一方,聘用了孔子弟子冉求,冉求為他聚斂附益,孔子就告訴其他門生:「(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主張「施取其厚……斂從其薄」(《左傳.哀公十三年》)。這當然不是李嘉誠、徐立之之流的信仰。

清朝環縣曾經有兩個教官,以當地水皆鹹苦,相約下雪則均分。有一天,西齋得雪較多,兩位教官爭雪,吵起來,時人作詩嘲道:「連城瑞雪滿瑤空,或在西階或在東。兩兩教官爭不了,如何弟子坐春風?」(《笑笑錄》卷三)古人對師道的要求很高。

新香港對大學校長的要求,則在一個「利」字。所以,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笑吟吟拿着六合彩票供記者拍照,為賽馬會宣傳賭博,完全不以為意。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 懂得利用承包制,把清潔工人月薪削至四千元;又懂得用津貼制,把自己十八多萬元月薪增加一倍。理大副校長曾慶忠還可以用千萬元公帑注入他自己的「青雲路計劃」。這樣的教育領袖,一定不會像孔子那樣議論時政,作《春秋》,使天下亂臣賊子懼焉。

「春風中坐」是舊中國學生的事。新中國只要師生坐在錢孔裏。

延伸閱讀:
-港燦筆記:<反對派>
-通寶日記:<熱門話題>

「李嘉誠醫學院」

Compared to the article by 胡恩威, this one by 郭家麒 is really lacking in any substance in its arguments. It's even ugly considering the way he's trying to "praise" Li Ka Shing's don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make his ill-advised case looks good. The arguments and conclusions made in the last three paragraphs (the links to 嶺南, 教育學院, 扶貧, 市場壟斷, etc.) were simply irrelevant... It is worthwhile to note that Woo has also made a strong attack to the lack of support (both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major philanthropists) in the area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hich I agreed with totally. The way Woo made his case makes Kwok's arguments look really bad which don't help him establish his case amidst this whole saga...

提防高等教育商品化

蘋果日報 / 2005-05-26 / 蘋果論壇 / E15 / 郭家麒

我們八十年代的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生,是經歷過貧窮童年和知識創富的一代。板間房的日子、半工讀的大學生涯,影響個人的成長和生活的態度,所以對人生的沉思和學問的追求,不敢輕慢鬆懈。

我們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沒經歷過戰爭暴亂和政治動盪,命運厚待我們,讓我們有幸見證香港社會和現代文明的變遷格局。對叔父輩的提醒、勸勉和告誡,常常銘記於心,所以特別感激李嘉誠十億巨額捐款投放香港大學,實踐他的信念:「知識改變命運」,亦敬重他熱心公益,希望樹立慈善捐獻的文化,視香港為家園,改造社會生活,為未來作出承擔。

樂善好施是一種美德,年初我們醫護界合力為南亞海嘯賑災,籌得逾百萬的善款。互助共濟的文化在香港並不陌生。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曾提出「第三次分配」的理論,他認為:「第一次分配」是通過市場實現;「第二次分配」是通過政府調節;「第三次分配」是出於個人自願的捐贈。

市場強調物競天擇,汰弱留強,造成階級分隔、貧富懸殊。政府通過稅收和公共開支的撥款理財,平衡預算,保障基本民生;但要照顧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改造社會,救急扶危、關注弱勢、救助貧苦,就得靠慈善公益發揮互助共濟的精神。

李嘉誠的捐獻,無疑是一個慈善家的典範。他多番向傳媒表示,不是為名,所以曾經婉拒受捐助機構給予命名的嘉贈回報。這次,香港大學因為得到厚愛恩寵,主動將醫學院改名為「李嘉誠醫學院」,很多人認為實至名歸,李嘉誠亦受之無愧。但是對大學教育仍抱有理想的人,難免會憂慮校名變成交易商品,可以拍賣出售,價高者得。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嶺南大學的博雅教育和教育學院的基礎教育,因為市場無人追捧,政府吝嗇投資,捐獻冷落價低。

自願的慈善捐獻作為第三次分配,若維持市場的弱肉強食,唯利是圖,私相授受和利益輸送,而沒有合理解決社會資源分配的失衡和排解社會矛盾;先例一開,只會更加激化社會的危機,鼓勵「殘酷一叮」驅走弱勢社群。

「扶貧」不是靠施捨,但要創造機會,克服困境,才能改變跨代貧窮的命運。私人資產回饋社會,成為公益資本,應該要為社會帶來消除歧視,協助弱勢盡展潛能和壯大民間力量的新希望。因此,要承襲李嘉誠的慈善捐獻精神,開創個人財產回報社會公益的新里程,應該鼓勵全民共建優良的互助美德和簡約生活的文化傳統,盡量避免滲雜有機會加劇市場壟斷,和製造不公的利益交換。

十億捐款與人文精神

信報財經新聞 2005-05-28 / 中港評論 / P07 / 胡恩威

  香港教育的一個最大缺點,是重工科而輕人文,由中學選科,以致大學選科,總會視人文學科,如哲學,藝術,文學,歷史為閒科。在工科之中,醫科被視為科中之科,能夠考上醫科,就像考中狀元一樣的天之驕子。

重工輕文意識

  這種重 工輕文的意識也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種情意結,清沒民初孫中山先生,胡適先生等人提出的民主與科學,到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提出的科教興國,都期望透過學習西方 的科技知識,重振中華民族的國力。西方科技的興盛是建基於人文精神,環顧所有西方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發明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人文學科的深度認識與 及對人類文明的關懷。

  在華人 地區培養的工科精英,尤其是香港,重工輕文的情況更為明顯。香港社會近年的反智主流,也是香港主流建制忽視香港人文學科發展之故,語文能力下降是因為不重 視文學教育,「八卦」跟風成為主流,是因為不重視哲學社會學與及歷史教育,創意沉淪是因為沒有美藝教育。而重工輕文概念的工,更成為了重短期功利的功,香 港教育也只重視應付考試的能力,而不是培養學生研究知識和思考的能力。

  作為香 港最具歷史的香港大學,也是重工輕文,人文學科如哲學歷史社會學,政冶學等科目,近年不斷收縮,教師數目,科研資源賣少見少,年輕學者缺乏發展空間大量流 失。只有醫學院一枝獨秀,能夠考上香港大學醫學院更被視為精英中之精英。而港大醫科生的主流理想,不是從事科研,而是從事私人執業,最終達致書中自有黃金 屋的理想。而香港政府目前的重大學生畢業人數、輕長期科研發展的大學生,令香港的大學成為職業訓練的畢業生工廠,多於成為學問研究和精英人才培養的開發平 台。

  近日李 嘉誠先生十億元港大醫學院捐款,意義重大,李嘉誠先生的十億元科研捐款,正正是改變港大醫學院只重視「專業訓練」的形象,提升港大醫學院的科研力量,培養 香港的科研人才,推動香港大專院校的科研文化。關心香港的專業和學術發展的人士,可透過李先生這次捐款,促進香港公眾討論科研發展以及香港大學未來發展的 路向,商界支持大學研究可扮演的積極角色。香港未來的競爭力正正取決於香港各大學的研究與精英培養的能力。

反智犬儒心態

  很不 幸,由一些港大醫學院舊生發起的反對命名行動,反智地把十億捐款看作為一種「商業交易」,而沒有理性和全面地從香港大學長遠發展度,分析這項捐款的正面影 響,以及對香港大學的學術發展進行深入和詳細的評論。這正正反映了港大重功輕文的教育理念下,培養了一些只看見自已的簡單道德道理,而沒有思考整體環境發 展的犬儒心態。

  這次李 先生的十億元捐款,在國際社會馬上成為一種具視野和遠見的典範,但在香港這輕人文精神的反智社會,往往只會成為小報式的名利之爭。香港這種反智病,必須透 過長期加強人文精神教育才能醫治。李先生未來的捐助政策,除了科研以外,更應考慮加強香港人文精神的培養,改善香港教育體制輕人文學科的情況,提升香港社 會對人文學科的認識,打破哲學歷史藝術等被視為閒科的偏見,推動香港成為真真的知識型國際大都會。

Saturday, May 28, 2005

十億啟示錄

【明報】劉細良﹕十億啟示錄

編按﹕作者為tom.com集團旗下《茶杯》雜誌總編輯顧問,本文以個人名義發表。

最近李嘉誠捐款10億給香港大學醫學院一事,因學院命名問題引發一場風波,有港大醫學院舊生在立法會醫學界代表郭家麒號召下公開反對。

本來是一件好事,有商人願意捐10億予大學作科研,是近年罕見之事,但因為大學決定將醫學院加上捐款人名字後,忽然變成了一場泥漿摔角,捐款人被無端指摘,暗指他沽名釣譽,大學校長及醫學院管理層被指出賣祖宗神主牌,還好執筆之日仍未貼上「港奸」之標籤(即出賣港大之奸人)。

大學需要私人募捐是全球趨勢,因為科研的成本實在太貴,小小研究動輒數以百萬計。細心看這班反對派都不屬於研究型,大部分是掛牌搵食,有的是「金刀」幫富翁開刀搵錢,也有在屋睇傷風感冒賺錢,他們或者沒有切身感受醫學研究的沉重財政承擔。

套牢大法

港大醫學院管理層十分聰明,將命名權表面大方慷慨贈予李嘉誠,其實正是將富商「套牢」之方法,大家不要以為10億對尖端醫學研究可以燒幾十年。冠名之後,一旦科研經費不足,還可以繼續向李嘉誠爭取捐助,那時難道他會耍手擰頭,任由報章大字標題寫「李嘉誠醫學院經費不足教授呻窮」嗎﹖

現時很多人都樂於見到雙方走向情緒化,最後捐款拉倒。今次10億只是港大需要籌募經費的十分一,還有90億未有下落,但對其他競爭對手來說,已經是領先一大步,若雙方拉倒告終,或令李嘉誠困擾苦惱心想「又要出錢又要畀人鬧」而對港大意興闌珊,肥水自然流向別人田。中大也有醫學院,假如我是中大或科大校長游說李嘉誠捐助時,必定拍心口保證不會發生港大這樣亂局,即使10億捐助不撤回,日後至少流入中大、科大、理大、城大、浸大或嶺大的比重會相對增加,所以就愈亂愈好。

第二,其他有錢佬實在也不願見到李嘉誠這樣大手筆,因為這等如宣告了過往富商低捐款年代之告終。對他們日後的慈善捐助構成相當壓力,下次中大劉遵義或科大朱經武校長來敲門,捐一兩千萬自己也不好意思吧﹗我是富商,也乘機煽動撥火,指商人捐助高等教育是「貼錢買難受」,只要李嘉誠撤回便大家鬆了一口氣。

道德萬歲

至於立法會醫學界代表郭家麒及反對派,他們工作無關醫學研究,大學沒有經費與我何干,自然選擇搶佔道德高地,抬出老校友孫中山來壓商人,滿口清高道德語言,慷慨激昂視錢財如糞土,但若果要他們自己負責去籌募自然當別論。

郭家麒作為專業界別的議會代表,選擇以壓力團體方式去搞運動,最終究竟得到什麼﹖為何郭醫生不是作為爭論的中介人,協調反對派與大學管理層的矛盾,因為他有民意授權進入議會,較其他個別醫生有較高認受性,但他看來像個工運壓力團體領袖多於專業界別議會代表。

結果一件好事,就在這種港式怪圈之中內耗,最後沒有一人會是贏家,只有通輸局面,這就是過去8年港人治港的縮影,各方人馬不斷內耗兼手指指,關心自己ego道德形象,像晚清清流人士一樣不食人間煙火,以滿口道德語言來討論實務,這不是現代民主社會應有的遊戲規則,這也是泛民主派政黨無法成長的原因。

希望大家看清楚這10億元的教訓,今天傷害已經造成,假如反對派要繼續將傷害擴大也可以,但我相信牛津、柏克萊、多倫多大學也有很多香港學生,捐助這些名校不會受到這樣對待,我知道老一輩的商人因自己沒有念書機會,心裏都敬重知識分子,但有時也要明白中國知識分子的虛偽人格,看到這些舉止言行,只能心中有 數,一笑置之。

延伸閱讀:-
港燦筆記: 反對派

社聯促延長補助期

社聯促延長福利機構補助期

【明報專訊】社會福利署07年將停止向福利機構發放過渡期補貼,改為提供2年8億特別一次過撥款,解決機構財政困難。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提出反建議,希望政府讓機構更能彈性使用一次過撥款,又建議社署向小機構額外發放最多3年的資助,預計多用公帑最多8億。方敏生指﹕「給福利機構多一點空間,少了一場社工界酷劫,留下資深員工對使用服務的市民亦有利。」

「省下資源給滅赤吸納了」

方敏生強調,「機構並不是沒有(為過渡期補貼停止)下苦功」,只是2001年接受整筆過撥款時,未預期後來多項節約措施﹕「機構努力省下的資源都被滅赤或資源增值措施吸納了。」

即使近年經濟差,新入職員工薪金低,理論上可省下資源,但方指,近年社署的新服務多以投標形式判出,機構難以透過加開新服務領取多點資源,補貼舊員工薪酬。至於全港社福機構擁有10億多儲備,但因機構要履行對資深員工的合約,儲備2011年會用完。

資深社工月薪或減1萬

她估計,百多間受資助機構中有4至5成有財政困難,皆是員工人數少,多僱用專業社工、護士,服務單一化的小機構(資助額每年300萬的有70間)。她估計,資深社工月薪最多可能減1萬,護士可能減7千元。

方敏生建議,社署應讓機構彈性使用特別一次撥款,只要是利用作員工身上,不用限制在2年內用完。另外,亦建議向小機構提供最多5年的津貼。她會約會社署署長鄧國威討論。

社署2001年改變對福利機構資助形式,以整筆撥款發放員工薪金中位數,每年發放「過渡期補貼」至07年,令1.6萬舊員工可按合約增薪。

明報記者譚蕙芸

Thursday, May 26, 2005

長者網絡發展協會「老有網」

緊急呼籲:老有網2005年618賣旗日(九龍)
義工人數仍未足夠,期待您的參與

「老有網」以推動長者善用資訊科技為目標,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為過千名長者提供免費的多元化資訊教育,服務超過一萬人次。

本會蒙社會福利署批准,將於 2005年6月18日(星期六)於九龍區 舉行賣旗籌款,期望籌得款項以支持長者資訊科技教育。但由於6月中正值考試的非常時期,很多學生朋友都愛莫能助,故至今仍未招得足夠數目的義工,情況今人擔心。

由於本會並無政府資助,所有經費皆是來自熱心人士之捐款,而每年的賣旗活動更是我們其中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如若今年的賣旗成績不理想,除了很多既定的活動未能如期舉行外,更會影響到協會下一年度的賣旗申請。所以,在此再三呼籲,希望大家可利用少少的時間,協助「老有網」於6月18日(星期六) 上午於九龍區進行賣旗。

為使「扶老上網」的工作能得以順利開展,實在有賴您的支持。

有關更多賣旗活動資料,歡迎瀏覽 http://estation.cybersenior.org.hk/flagday.htm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本會及本會服務詳情,歡迎瀏覽「老有網」網站 http://www.hk1001.com

請支持「扶老上網」

老有網

長者網絡發展協會 老有網
電話: 2816 6915
傳真: 2900 1386
URL : www.hk1001.com

Tsui Lap-Chee's email

Previous posts:
HKU $1 Billion Donation
李嘉誠10億捐港大創4紀錄
李嘉誠基金會(II)
李嘉誠基金會(I)

Views from bloggers:
星屑醫生: 李生
港燦筆記: 港大醫學院的改名風波


Message from The Vice-Chancellor

Dear Colleagues, Students and Alumni,

I returned to Hong Kong last night, and met with reporters this afternoon to answer their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naming of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2. I am sure that my responses and views will be reported in detail in tomorrow's papers. There are a few statements that I made at the press meeting which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a) I am grateful to all alumni a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who have made comments, including those who oppose the naming, for their concern and care about the University. In my opinion, although there may not be definitive 'rights or wrongs' in this matter, I trust we share the same vision of a great institution with a much elevated level of excellence and contributions.

(b) All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including those Medical Faculty alumni who oppose the naming, are most grateful to Mr Li for his generous support.

(c) The naming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Council and endorsed by the Senate. This is a new milestone for philanthropy which not only our university, but also many of our sister institutions, wish to attain. I therefore sincerely hope that we can now go forward and all work together to make sure that the generous donation from the Li Ka Shing Foundation will be put to best use, and to make sure that the 'quantum leap' mentioned by the Dean of Medicine will indeed take place.

3. As we move forward and when time comes for us to look back at this episode 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we should remind ourselves that the University is indeed about its people - our colleagues, students and alumni. The affection and commitment shown by each and everyone will surely enable the University to scale new heights and meet new challenges with greater confidence.

With all your support, together we make history for HKU and Hong Kong.


Yours sincerely,

Lap-Chee Tsui
Vice-Chancellor

Wednesday, May 25, 2005

投身社會服務團體「個案三」

女青年商會會員﹕學待人接物助事業

【明報專訊】展覽公司公關Jennifer,自小就非常外向活躍,中學及大學時代已積極參與及組織活動。踏足社會後,為了多接觸不同階層、年齡的人,加上喜歡籌辦活動,Jennifer兩年前加入了香港女青年商會。

香港女青年商會是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其中一個分會。這個非牟利組織旨在培訓領導人才,發展青年潛能。會員來自各行各業,年齡介乎18至40歲均可申請入會,年費約1000元。

該會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領導培訓便會安排會員訪問不同公司,與公司的骨幹人物會面﹔在社區發展方面,該會與社區組織合作,由會員擔當義工幫助有需要的人。除每月一次的聚會外,該會定期為會員舉辦講座及工作坊,其中最大型的是亞太大會及世界大會。

出席世界大會開眼界

Jennifer去年參加了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世界大會。她興奮地說﹕「世界大會旨在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交流,其間有多個工作坊、遊戲、晚會及嘉年華會,而世界十大傑青頒獎禮亦在此舉行。頒獎禮非常豪華及盛大,陳慧琳剛好在去年獲頒世界傑青的名銜,我適逢其會,實在感到很光榮。」

Jennifer認為,參加社會服務團體令她獲益良多。「我學了很多待人處事的技巧,對工作有一定幫助。好像我是展覽公司的公關,參加這個會,我認識了設計師、印刷商等與工作有關的人,再把他們轉介給公司。」她強調,對公關而言,人脈最重要。另外,參加該會的活動令她有機會與工作以外的人溝通,既可訓練團隊精神,亦加強了組織活動的能力。

至於如何分配時間,任職德國公司的Jennifer坦言﹕「公司文化重工作質素,工作時間相對固定,不像之前任職的財經公關公司,每天都很忙碌、緊張,經常要OT(加班),根本不可能參加這些活動。」轉工後,她的人生頓時海闊天空,可以有正常的社交活動。除了加入商會外,她還學 跳舞、參加教會的小組活動、學彈琴、製作肥皂擺設及參加廚藝班。加入商會只是她多姿多采生活的一部分,Jennifer的人生態度是﹕「我覺得(人生)一定要很忙才會充實。」

投身社會服務團體「個案二」

港獅子會分會會長﹕身體力行培養使命感

【明報專訊】國際服務團體獅子會,單是港澳地區已有60個分會。該會宗旨是服務人群,無階級之分,以「出錢、出力、出席」為口號,強調會員「落手落腳」。

最近獅子會舉辦了《天國驕雄》電影籌款活動,為新疆的失明人士送上醫療儀器。早於1997年,國際獅子總會已展開名為「視覺第一中國行動」,與中國國務院殘疾工作委員會、衛生部及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殘聯)合作,希望在全國31個省會的山區,為有需要者提供改善視力的服務。而香港獅子會則扮演對口角色,派出親 善大使遠赴山區,探訪病人及了解病人狀。

現任「香港特區中央獅子會」分會會長Eddie,是親善大使的召集人,他身體力行,差不多走遍中國每一個省,包括甘肅、新疆、西藏等。他指出﹕「現今青少年普遍缺乏使命感,眼光狹隘,各自為政,參加獅子會這類服務團體,有助培養他們對社會、生活及事業的使命感,並認識多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全身投入「副業」變正職

退休前從事珠寶行業的Eddie,加入獅子會已有20年,他笑言,擔任獅子會的總監或主席,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要投入大量時間,獅子會的工作變成「正職」,自己的事業反而變了「副業」。

那麼Eddie又會否因此冷落家人呢﹖他以愉快的語氣表示「不會」。原來他帶動家庭成員一起參與,他的女婿亦已入會。他解釋,獅子會就像個大家庭,一般會員被稱作「獅兄」,而「獅兄」的太太就叫作「獅嫂」,會員的子女多互相認識,被稱作「青獅」。這個大家庭的成員互相關懷、互相幫助。

他補充,作為服務團體,會員之間並無利益衝突,所以獅子會「正好作為一個平台,讓會員擴大人際關係網絡」﹔青少年加入獅子會,「更可培養人格,學習適應不同性格的人」。

投身社會服務團體「個案一」

「個案一」科大舊生會前會長﹕認識行外人豐富經驗

【明報專訊】財經分析員Lilian,是香港科技大學舊生會的創會會員,亦曾出任會長一職。她表示辦科大舊生會,不用投放太多時間,因為活動不算太頻密,最主要的工作是組織聯誼聚會,其中最大型的要算周年聚餐,通常筵開10多席。Lilian曾於科大修讀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並入住學校宿舍,對學校很有歸屬感,因此當年義不容辭地辦起舊生會來。

參加毅行者籌款助人

除了靜態的聯誼聚餐,該會亦舉辦一些動態活動,如高爾夫球興趣班等,更組隊參加多屆「毅行者」,屢獲學界籌款之冠的榮銜。一年一度的「毅行者」籌款活動,參 加者4人一組,須於48小時內完成麥理浩徑10段、共100公里的路程,由西貢攀山越嶺,一直走到屯門,意志及體能缺一不可。Lilian解釋,當年他們 以該會的名義參加「毅行者」,是因為他們「想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既可幫助人,又可讓人認識科大舊生會」。

她認為,參與舊生會活動,最大得是有機會認識不同界別、不同背景的校友,從而了解工作範圍以外的新事物﹔至於人際網絡,她強調﹕「networking(人際網絡)未必是很實際的東西,但要用到的時候就會發覺很重要,而且需要時間慢慢建立。」看到科大舊生會愈做愈好、會員愈來愈多時,她感到很欣慰。10年間,舊生會已由當初數百人增 至1000人﹔參加「毅行者」的隊伍亦由1隊增至6隊。由於舊生會辦得有聲有色,校方亦主動提供人力支援。

Lilian十分鼓勵大學畢業生參加校友會。她指出﹕「舊生的networking好緊要,(舊生會)可幫助他們接觸不同行業的人。」一般打工仔每天只是接觸行內人,對她而言,參加舊生會有助擴闊人生經驗,加深對社會的了解。

Saturday, May 21, 2005

香港捉蚊協會

捉蚊會深宵驚慄預告
——毒蚊大公開採訪通知

【明報專訊】本身是南區議員的香港捉蚊協會發言人石國強,上周帶傳媒體驗薄扶林糞河蚊患已達「一步一驚心」的地步,為「配合」食環署昨日的蚊患公布,他昨日凌晨向各大報館發出猶如驚慄獵奇片預告的「生猛活毒蚊大公開」採訪通知。

文稿上繪影繪聲的描述,什麼「大透視生猛活蚊一樽樽」、「真人真事個案現身說法,講述捉蚊現場位置情慌張危險恐怖,易被吸血蚊叮,不顧生命生捉毒蚊」,有點像當年《大迷信》系列的電影宣傳。

「捉蚊敢死隊」成員之一石國強笑說,他們捉蚊除了為「興趣」外,最希望能盡快將蚊患問題向當局反映,但深知危險存在,因此每次行動一定戴上面紗、帽、手套和穿長袖衫褲,噴上蚊怕水,雖然如此,他也慘被蚊叮了。

明記者

Saturday, May 07, 2005

香港廁所協會

「香港廁所協會」成立

名正言順談如廁文化

【明報專訊】講屎講尿常被人視作不雅兼失禮,但一班關注香港廁所衛生和設計等問題的專業人士,包括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邵健偉和傳染病醫生勞永樂,卻帶頭成立「香港廁所協會」,聲言今後要名正言順大談別人視作「尷尬」的廁所。

廁所衛生與傳染病息息相關

雖說這是香港首個關注「廁所事務」的協會,但成立目的絕非處理公廁發出惡臭投訴或廁所爆尿渠等問題。該會副會長勞永樂笑說,人人都要上廁所,很多傳染病也可經廁所傳播,他們會針對廁所的設計、空間和衛生等議題作討論平台,除了會長是對廁所設計甚有心得和研究的邵健偉教授外,更有數名工程師和業界人員當核心會員。

該會下周二的成立典禮,更邀來衛福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出席,並會有「別開生面」的開幕儀式。

為公廁使用者做問卷調查

據悉,打頭炮的議題,便是人人怕去又不得不去的公廁,該會更特別在15至20間公廁外為「使用者」做問卷調查,了解他們使用公廁的次數和衛生習慣,有否洗手和廁,結果發現香港公廁的設計和市民「如廁文化」是令公廁衛生環境差的致命傷,兩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無國界義工

母女街頭義賣朱古力花

【明報專訊】小朋友在母親節除了畫一張卡或送一束花向媽媽表達謝意外,還可以做什麼﹖6歲半的郭海琳(Helen)在今個母親節,除了花一天時間,親手畫一張卡送給媽媽,還與媽媽一起當賣「花」女,義賣朱古力花,母女倆過一個別具意義的母親節。

上周日,Helen與媽媽在銅鑼灣街頭站了幾小時,當賣「花」女,義賣朱古力花。Helen雖然自幼稚園開始已參加義工,探訪老人院及弱能人士,但她直言這次較辛苦。不過她卻沒有後悔,「以往母親節,只能逗媽媽開心,這次當義工卻可以幫好多人,令好多人開心。」

由於Helen明日將與媽媽及祖母等吃大餐共度母親節,故她只能參與上周日義賣。但在剛過去的星期四晚,Helen放學、學琴後,還沒有做功課,便又跑來當義工,協助包裝義賣的朱古力花。在職媽咪郭太說,以往從未當義工,這次是希望囡囡可感受幫人。回想怕羞的Helen,當日大膽子上前開口向途人賣花,她似乎也笑得特別甜。

籌款助長者智障人士

非牟利慈善團體無國界義工,今明兩日將在銅鑼灣羅素街行人專用區及荃灣地鐵站A1出口,義賣朱古力花,每枝35元,籌得款項扣除成本後,將撥作服務長者、低收入家庭、智障人士及內地山區小朋友之用。訂購朱古力花或希望當義工者,均可致電21161212查詢。

Friday, May 06, 2005

李嘉誠基金會 (II)

李嘉誠視基金會如「兒子」

【明報專訊】李嘉誠的兩名兒子為人熟悉,但他透露還有第3個「兒子」,就是「25歲」的李嘉誠基金會。他早前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說,正傾注感情及時間,栽培這名兒子。歷年來,李嘉誠透過基金會已捐出及承諾之捐款約76億元,主要用於4大方面,其中教育事業佔 45%,醫療45%,文化7%及公益3%。

傾注感情時間栽培

為了培育「第三個兒子」,李嘉誠說平時除了每天清晨打球及星期天休息外,他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基金會及事業上,他更向兩名兒子說﹕「『弟弟』不會帶給你們麻煩的,你們也不要去麻煩『弟弟』。」由此可見他對這名「么子」多重視。

今年將屆78歲的李嘉誠在訪問中說曾因本港出現跨代貧窮現象而感到難過,並認為﹕「解決香港貧窮最有效的方法是能力增值,而且要重視跨越式的改變,這要從教育面手。」過去李嘉誠就曾捐助本港數間大學。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本年3月公布的富豪排名榜,香港首富李嘉誠在全球富豪中排名26,亦是亞洲區5名最富有人士之一,估計其財富999.6億港元。

李嘉誠10億捐港大創4紀錄

李嘉誠10億捐港大創4紀錄

協助躋身全球大學排名首25名

【明報專訊】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旗下的李嘉誠基金會,承諾一筆過捐出10億港元予香港大學,協助港大躋身全球排名首25名大學。這筆巨額捐款創下多項紀錄,包括是有紀錄以來亞洲最大筆的教育捐款、香港歷來最大筆捐款,以及香港的大學歷來接收最大筆的單一捐款,這亦是李嘉誠基金會歷來最大筆的單一捐款項目。

李嘉誠基金會發言人表示,捐款主要是希望用作教育發展及科研,但未有指定用途。發言人指,李嘉誠捐款港大,主要是因為他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亦顯示「以香港為家」的信念,李嘉誠亦認為港大歷史悠久,認同港大教學與科研成就卓越。

顯示對香港承擔

據了解,香港及各地的大學及機構,均有向基金會募捐,今次捐出巨款予港大,前後談了約一個多月,其間港大提出的募捐額是低於10億元。據悉,李嘉誠曾思量應向多間院校捐款,抑或是作一次過的大額「投資」,結果選擇集中投放港大,因他相信科研工作可以推動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對香港未來發展十分重要,而且欣賞港 大的科研成績。綜合多方面的消息均顯示,今次李氏捐出巨款給港大的另一考慮,是想顯示他對香港的承擔,回饋他視作家園的香港。若單純為了推動學術或個人留名,捐款給國際知名的哈佛或牛津大學,效果會更佳。

李嘉誠過往曾捐款本港、內地及海外多間大學及機構。在香港方面,曾獲他捐贈的大學包括 港大、中大、浸大、理大等,而過去20年捐款給港大的累積總額超過5000萬元,但今次卻一次過捐10億元。對於李嘉誠沒有對部分大學作出捐款,李嘉誠基金會發言人說,李嘉誠過往也有捐款本港的大學,未來亦會繼續捐款。

港大籌款目標100億

這份令港大「驚喜」的大禮,頓時也令港大的發展基金總額超逾30億港元。由於港大有宏圖大計,正期望在2011年慶祝大學100周年時,基金可以超過50億元,朝100億元的大目標邁進。港大知情人士指出,今次捐款並不限於特定項目,港大可利用基金款項,推動大學西部擴展大計,以及多項科研,如醫學院、法律學院等多項發展計劃,其中的 醫學研究最為李嘉誠關注。

教統局早前曾推出10億元等額補助金,推動大學發展籌款文化。大學每籌得1元,可獲政府多撥款1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早前曾向8大校長透露,會再推出等額補助金計劃,但至今未見具體安排。港大及李嘉誠基金會正期望政府落實新的等額補助金計劃,令今次的10億捐款能獲得配對。正於美國訪問的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昨日率先透露了今次的喜訊。10億的捐款相等於香港大學一年總營運經費的三分一。過去港大曾獲得的最大筆捐 款是來自嘉道理家族,合計約5億元,用於興建作為農業研究的嘉道理中心。

HKU $1 Billion Donation

Message from The Vice-Chancellor
Dear Colleagues, Students and Alumni

It gives me tremendous pleasure to share with you an extremely exciting piece of news. The University has received a pledge from the Li Ka Shing Foundation for a benefaction of HK$1,000,000,000 ($1 Billion) in support of its development.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sincerest gratitude to Mr. Li Ka Shing and the Li Ka Shing Foundation for their magnanimity and generous support. This unprecedented gift not only represents a strong endorsement of our excellence but also sets a milestone for philanthropy in Hong Kong. The benefaction will propel the University to new heights to push forward the boundaries of learning.

I am currently in New York City with the Deputy Vice-Chancellor and Pro-Vice-Chancellor C F Lee to meet with alumni, partner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business and community leaders. We will be back to Hong Kong next week, but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earliest opportunity to share with you this piece of good news.

Yours sincerely

Lap-Chee Tsui
Vice-Chancellor

Wednesday, May 04, 2005

「整筆撥款」過渡期補貼

政府推特別一次過撥款社福機構可推肥雞餐

讓員工自願離職減成本

【明報專訊】在社會福利機構強烈反對下,政府雖決定如期在 2006/07年度,停止向社福發放「整筆撥款」的過渡期補貼,但同時會推出一個為期2年的「特別一次過撥款」,讓財政狀仍然困難的機構多喘息兩年。政 府更容許福利機構動用本身的資源,推出員工自願離職計劃的「肥雞餐」,以減輕機構成本。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及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均擔心,政府一旦在兩年後全面停止補助,勢必引發社福機構的減薪裁員潮。

在連年財赤下,政府於2001年推出「整筆撥款」制度,讓受政府資助的社福機構,可靈活調配資源,政府並承諾提供5年「過渡期補貼」,讓機構維持對「定影員工」(即以制度推行當天為界線,在之前入職的員工薪津受保障)的薪酬福利。

有關撥款7月起供申請

政府聘用的顧問於去年底完成對接受「整筆撥款」機構的研究,建議政府應如期在06/07年停發過渡期補貼等。政府在研究後決定,如期停發補貼,但同意緊接其後,推出為期兩年的特別一次過撥款,讓一些「定影員工」流失率偏低,財政仍然困難﹔又或容許已做好財務準備,但希望用特別撥款,獎勵表現良好員工或進行訓 練的社福機構,自今年7月起申請兩年的撥款。

當局同時准許社福機構,運用本身的撥款儲備,請員工食「肥雞餐」,提早自願退休,以減低機構成本。

社聯憂兩年後現減薪裁員潮

政府消息人士認為,當局今次的安排「幾寬鬆」,其中提出給予兩年的特別津貼,可大大紓緩機構的財政壓力,不再是「抖唔到氣」。

他又謂,政府已給予機構5年過渡時間作財務安排,故不擔心屆時出現「炒人潮」。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擔心,政府決定在兩年後埋單,將引發減薪裁員潮,資深員工更會成為「開刀」對象。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形容,政府雖然「似乎續了兩年」補貼,但這其實是「苛刻的最後通牒」,資深員工勢必大受影響。